时间: 2025-04-30 13: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6:38
和张簿韵 张嵲 〔宋代〕
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数。 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 行行望远峰,山村犹几许。 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树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满山川,微烟澹村坞。 经过竹篱侧,倦极欣一语。 三钟应昔志,一室固堪处。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为主。 野尽尽茅茨,山田多瘠卤。 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
长期以来我志在升迁,但近年来只穿着草鞋行走。 前些日子返回城市,日夜未曾超过几天。 现在再次进入山中,才真正感受到离乱的痛苦。 行走中望着远处的山峰,山村还有多远呢? 风清气爽初感寒意,云层低垂似乎要下雨。 疲惫的马在林中嘶鸣,我已沿着水边行走。 曾经可以攀爬的茂密树木,现在可以俯瞰清澈的潭水。 秋意弥漫在山川之间,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村庄。 经过竹篱笆旁,极度疲倦却因一句话而感到欣慰。 三钟(古代计时单位)的时间应验了昔日的志向,一间小屋也足以安身。 去留并非本心所愿,偶然间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野外尽是茅草屋,山田多是贫瘠的土地。 豆类和谷物可以充饥,薯蓣也可以煮食。 一条小河可以顺流而下,跟随公公(指长者)不要抗拒。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在战乱中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川、村庄、风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志向的回顾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随后的“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则直接抒发了对战乱的痛苦感受。诗中的自然景物如“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虑。最后,“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长者的尊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痛苦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长者的尊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喜爱
诗中“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山水的喜爱 B. 对战乱的痛苦 C. 对城市的向往 D. 对乡村的留恋
诗中“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顺其自然 B. 积极进取 C. 消极逃避 D. 固执己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