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6:29
大雅沦正音,筝琶实繁响。
杜韩去千年,摇落吾安放。
涪叟差可人,风骚通肸蛮。
造意追无垠,琢辞辨倔强。
伸文揉作缩,直气摧为枉。
自仆宗涪公,时流颇忻向。
女复扬其波,拓兹疆宇广。
大道辟榛芜,中路生罔两。
孱夫阻半途,老大迷归往。
要当志千里,未宜局寻丈。
古人已茫茫,来者非吾党。
并世求人难,勉旃各慨慷。
诗的风雅已经失去正音,古筝和琵琶的音响却依旧繁多。杜甫、韩愈已去千年,我的心情却依旧徘徊不定。涪翁(涪公)是个难得的人,才情风采通达四方。追求创意无边无际,琢磨辞句却也顽固。文字的舒展和缩合,直率的气势却往往被扭曲。作为涪公的门徒,我在当今的时代中颇感欢喜。女子再次扬起她的波澜,拓宽了这片疆域。大道已经开辟出荒草,路中却生出两难的选择。弱者在半途被阻,年长者却迷失了归路。志向应当千里,不能局限于寻丈的小道。古人已然茫然,后来的来者又不是我的同类。求索于世间的人难以相遇,各自的感慨也不尽相同。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致力于洋务运动,提倡中西文化融合。他的诗词风格严谨,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曾国藩送别朋友彭旭之际,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怀念和对当下时代的思考,同时也对未来的忧虑和期许。
这首诗体现了曾国藩对古代文化的敬重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开篇即以“大雅沦正音”揭示了对古典诗词风采的感慨,音乐的繁华与文化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多次提及“涪公”,不仅是对杜甫的敬仰,也反映了其对理想人物的向往。曾国藩在诗中探讨了个人的追求与时代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的困惑。通过“孱夫阻半途,老大迷归往”的叹息,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在全诗的结尾,曾国藩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应被眼前的困境所局限。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亦是对自身人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当代的反思,强调了人生的志向和追求的重要性,体现了曾国藩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雅”指代什么?
A. 高雅的文化
B. 音乐的繁华
C. 古人的智慧
D. 诗歌的形式
诗中“孱夫阻半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古人的怀念
“要当志千里,未宜局寻丈”这句的意思是?
A. 应该有远大的志向
B. 不应局限于狭小的目标
C. 追求短期目标是可行的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题彭旭诗集后即送其南归 其二》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采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杜甫在《登高》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个人遭遇的无奈;而曾国藩则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理想与追求的重要性。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均反映了对文化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