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50
题彭旭诗集后即送其南归 其一
作者:曾国藩 〔清代〕
日日送归客,情抱难为佳。
老彭复去我,内抚焉所偕。
往予初遇子,睇睐无等侪。
鹰眼回高秋,势不甘尘埃。
自言困乡国,横被口语猜。
绛侯畏牍背,田甲欺死灰。
脱身来洛下,稍摄惊魄回。
风波一震薄,万事何有哉。
雄篇忽枉我,峻句何崔嵬。
险拔肝胆露,忧患才地开。
终然达紫气,幽狱难可埋。
男儿要身在,百忤宁足摧。
临歧不知报,努力乾深杯。
日日送别归来的客人,心中难以抑制情感的美好。老彭要离开我,心中只有他与我同在。回想起我初次遇见他时,目光注视无与伦比的同伴。鹰的眼睛在高秋回旋,心中不甘堕入尘世。自言被困于故乡,常常遭受流言的猜测。绛侯(古代官职)畏惧文书的背面,田甲(古代军官)欺瞒死去的灰烬。脱离故乡来到洛阳,稍微恢复了惊慌的心情。风波一震过后,万事又算什么呢。雄伟的诗篇让我感到无奈,峻峭的句子又何等高耸。经历艰难险阻,忧患才得以开启。终究能够达到紫气,幽深的监狱却难以掩埋。男人要身处于世,百般磨难又算什么。临别时不知如何报答,努力举起这深厚的酒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倡导洋务运动,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文风清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是在送别朋友彭旭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这首诗表面上是送别之作,实际上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曾国藩通过描绘与友人的别离,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反复提到“归客”,不仅仅指彭旭,更象征着在外漂泊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追寻归属与理想。
诗中“老彭复去我,内抚焉所偕”,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与依依不舍的情感。接着,曾国藩回忆起初识友人的情景,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同伴的敬仰。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人生的艰辛,面对困扰与挑战,曾国藩体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强调了“男儿要身在,百忤宁足摧”,即使面对困难,也应勇敢前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友谊的挚爱,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曾国藩作为文人墨客的宽广视野与深邃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展现了曾国藩豁达的处世态度与深沉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彭”指的是谁?
“鹰眼回高秋”中的“鹰眼”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