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4:26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
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
平林抽冻笋,奇艳变山丹。
节物朝朝好,肩舆步步安。
酴醾酿腊酒,苜蓿荐朝盘。
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阑。
归休三黜柳,赋咏五噫鸾。
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云移忽千里,世路脱重滩。
西望应思蜀,东还定过韩。
平川涉清颍,绝顶上封坛。
出处看公意,令人欲弃官。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山川美景的向往和对朋友范景仁出游的祝福。寻访山川并不是为了劳作,行路也不应感到艰难。洛水岸边的花朵刚刚盛开,而嵩山的雪还未融化。平林中抽出的冻笋,奇特而艳丽,宛如山丹花。节令变化,时光朝朝好,乘坐轿子的旅途步步安稳。酴醾酒酿成,腊酒香浓,苜蓿作为早饭的佳肴。得意之时常常忘却春天的晚景,遇人时常在夜深时交谈。归隐后常常在三黜柳下吟咏,赋诗于五噫鸾的乐声中。虽然年老如鹤,身体依旧健康,像鸿雁一样在世间飞翔。云彩移动,不知不觉千里之外,人生路途又如同脱离重滩。西望应当思念蜀地,东归也要经过韩地。平川上涉过清流,在绝顶之上祭坛。看到公家的意图,令人产生弃官的念头。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擅长诗词、散文,以其深厚的学识和超凡的才华而著称。
此诗创作于苏辙送别友人范景仁游嵩洛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山水之美的向往。诗歌中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仕途与生活的不同选择。
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出游的美好祝愿和对山川的向往。开头两句“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表明了诗人对游山的轻松态度,接着描写洛水和嵩山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冷寂,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绘饮宴佳肴,表达了生活的安逸与快乐。而“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阑”则透露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友人相聚的珍惜。最后几句通过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对友人的祝福、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中“行路不应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旅行艰难
B. 旅行轻松
C. 对旅行的无奈
D. 对生活的失望
“酴醾酿腊酒”中的“腊酒”指的是什么?
A. 春季的酒
B. 冬季酿造的酒
C. 夏季的酒
D. 秋季的酒
诗中提到的“归休三黜柳”意味着什么?
A. 对官场的不满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