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4:18
秋日早起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
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
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
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
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
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
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
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
砌蛩余夜唧,数鹊作晓鸣。
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
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
出山三见秋,一年一征行。
今兹秋又至,归心捺还生。
会当挂其冠,高卧听松声。
我睡得非常安稳,梦中毫无惊吓。
为何在梦中说话,翻来覆去,心中不平静。
起床后再也无法入睡,听见城楼敲响五更。
窗纸依然昏暗,渐渐看到光明。
卷起帘子打开窗户,披衣走到庭院。
汲水漱口,清泉冰凉扑面。
仰望广阔的天空,淡淡的微白和青色交织。
犹如挂着的银梳,尚未升起的紫金钟。
台阶上的蟋蟀依然在叫,几只喜鹊在晨曦中鸣叫。
周围的生物纷纷扰扰,似乎都有所图谋。
而我身处其中,却只想逃避早起的烦恼。
出山三次目睹秋天,一年一次的征程。
今年秋天又到,归心又重新燃起。
定会挂上我的冠帽,高卧在家听松涛声。
“出山三见秋”:出山指离去的征程,三次见到秋天,反映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这里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回顾。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主张诗应贴近生活,重视自然景色的描绘,追求诗的情感与意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天,作者在早晨的宁静中感受到秋日的气息,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秋日早起》是一首描绘秋日清晨宁静景象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起时的感受和对周围自然的观察。诗的开头,诗人描述睡眠的安稳与梦境的宁静,随后转入起床后的种种细节,显示出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描绘自然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微白复淡青”的天空、汲水的清泉等,都传达出秋日清晨的清新与寒意。
诗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而人居其间,独欲免夙兴”,透露出一种在繁忙日常中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对比周围的纷扰与自己内心的宁静时,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追求。而最后两句则表现出归心似箭,渴望回归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清晨的细腻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测试:
诗人描绘的清晨有哪些自然景象?
A. 烈日炎炎
B. 微白淡青的天空、清泉、鸟鸣
C. 风雨交加
诗中提到的“郡楼挝五更”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晚上五点
B. 早上五点
C. 中午五点
诗人在梦中感到什么?
A. 安宁
B. 惊吓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