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

时间: 2025-05-01 04:11:19

诗句

涌岫跳峰尺许宽,坐看云雾起岩间。

九疑荒远巫阳险,未必真山胜假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1:19

原文展示:

涌岫跳峰尺许宽,坐看云雾起岩间。
九疑荒远巫阳险,未必真山胜假山。

白话文翻译:

山峰涌动,间歇地向上跳起,宽约一尺;坐在这里看云雾在岩石之间升起。
九疑山远且荒凉,巫阳山又险峻,未必真的山比假的山要好。

注释:

  • 涌岫:涌动的山峦。
  • 跳峰:山峰仿佛在跳跃,形容山势起伏。
  • 尺许宽:宽度约一尺。
  • 云雾: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
  • 巫阳:指巫阳山,位于今湖北省。
  • 未必:不一定。

典故解析:

“九疑”与“巫阳”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文人所歌咏。九疑山与巫阳山在古代被视为险峻之地,具有神秘色彩。此处提及这些山,表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杨万里游历山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思考。通过对真假山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然本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独特视角。首联“涌岫跳峰尺许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山峰的形态,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山的生动与灵动。第二句“坐看云雾起岩间”则以静态的视角,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云雾在岩间升起,充满了动感与神秘感。

在下联中,诗人以“九疑荒远巫阳险”引入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强调了这些山的险峻与荒凉,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对自然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未必真山胜假山”则升华了整个诗的主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真谛的探讨,质疑了“真山”与“假山”之间的价值观念。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上则有着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作为宋代诗人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涌岫跳峰尺许宽:此句描绘了山的轮廓,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表现了自然的力量。
  • 坐看云雾起岩间:通过静坐观察,展示了自然的细腻与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九疑荒远巫阳险:引入更为广阔的背景,突显山的险峻,暗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未必真山胜假山:提出哲学思考,探讨自然的真与假,质疑人们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动态比作“跳跃”,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探讨了自然真与假的哲学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永恒,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云雾:象征变化与神秘,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山名是: a) 黄山与泰山
    b) 九疑山与巫阳山
    c) 梯山与青山

  2. “未必真山胜假山”的意思是: a) 真山一定比假山好
    b) 假山更好
    c) 不一定真山比假山好

答案:

  1. b) 九疑山与巫阳山
  2. c) 不一定真山比假山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小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对自然本质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带来的情感体验。两者在诗风上各具特色,但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写怀二首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送王十六判官 赤霄行 得舍弟消息 双燕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人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拍手叫好 忮嫉 微密 续续 浑身皆胆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气愤填膺 驾肩接迹 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炎疠 偶辞 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