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15
秋霖曲
作者:钱起 〔唐代〕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
秋风苦雨暗九门。
凤凰池里沸泉腾,
苍龙阙下生云根。
阴精离毕太淹度,
倦鸟将归不知树。
愁阴惨淡时殷雷,
生灵垫溺若寒灰。
公卿红粒爨丹桂,
黔首白骨封青苔。
貂裘玉食张公子,
炰炙熏天戟门里。
且如歌笑日挥金,
应笑禹汤能罪己。
鹤鸣蛙跃正及时,
豹隐兰凋亦可悲。
焉得太阿决屏翳,
还令率土见朝曦。
你难道没有看到圣主因忧虑而不吃早饭,
秋风苦雨让九门显得阴暗。
凤凰池中泉水沸腾,
苍龙阙下生出云根。
阴气消散之后,水面太过深沉,
疲惫的鸟儿将归去,却不知归向何处。
愁苦的阴云惨淡,雷声轰鸣,
生灵沉没,犹如寒灰。
公卿们在红色的粒米和丹桂中享乐,
平民的白骨却被青苔覆盖。
穿着貂裘、享受美食的张公子,
在炰炙熏天的戟门之内。
不如在歌笑中挥洒金钱,
也应当笑禹汤能惩罚自己。
鹤鸣蛙跃正是合时之景,
豹隐匿兰花凋零亦是可悲。
怎么能让太阿山决断屏障,
还让四海之内见到朝阳。
钱起,字仲明,号雪渔,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秋霖曲》创作于唐代,时局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阴雨天气,抒发对国家与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当权者享乐生活的批评。
《秋霖曲》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秋天阴雨连绵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困苦的关心。诗中开头几句以“君不见”引入,直指最高统治者的忧虑,接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阴郁、沉重的氛围。诗人在描写凤凰池的沸泉与苍龙阙下的云根时,似乎在暗示国家的动荡和不安。
诗中提到的“倦鸟将归不知树”,不仅映射了人们在困境中迷失的状态,也传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接着,诗人批判了当权者的奢华与享乐,描绘了“公卿红粒”和“黔首白骨”的对比,生动地呈现出社会的不公与对立,令人警醒。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于时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感。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关注,揭示了当权者的奢华与民众的痛苦之间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不平。
诗中提到的“圣主”因为什么而忧虑?
A. 天气
B. 国事
C. 个人生活
答案:B
“生灵垫溺若寒灰”中的“寒灰”比喻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富饶
答案:A
诗中“公卿红粒”和“黔首白骨”的对比反映了什么?
A. 人民的富裕
B. 社会的不公
C.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