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6:23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
忠荩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百鸟喧喧噪一鹗,上林高枝亦难托。
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
自怜黄绶老婴身,妻子朝来劝隐沦。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兰香已死,玉簪折断,志士们默默忍受,甘愿为了节操而受苦。
忠诚和正直却不为明主所知,悲伤之时不要向世人诉说。
沧浪的水流见证了我心中的清白,楚地的客人告别时泪水满缨。
百鸟喧闹,唯有一只鹗,纵然在上林的高枝也难以寄托。
我宁愿叹息人世的无常,反而欣慰江山仍得安乐。
我自怜年老如婴孩,妻子今天来劝我隐居。
桃花源里举家迁去,这次分别又要相思多少春秋。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多描绘人生感受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钱起送别好友毕侍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的情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以及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开头以兰香和玉簪的意象,象征志士的品德与美好,而后承接着忠诚与正义未必能被明主知晓的无奈,形成一种强烈的悲剧感。沧浪水清,楚客泪满,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清白与忧伤,使得诗句充满了哲理的深邃。
后半部分,诗人以“百鸟喧喧”表现世间的喧闹与动荡,反衬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宁愿抛弃世俗的繁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乐。最后以自怜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忠诚与理想的困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崇兰香死”意指什么?
“沧浪之水见心清”中“沧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花洞”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毕侍御谪居》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唐代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