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2:57
清明日大风雨
作者: 张翥〔元代〕
阴霾连日恶风生,
老去愁多骨亦惊。
天色昏昏转黄浊,
春光冉冉又清明。
邻家醁酒初开瓮,
游女香车不出城。
须为杏花赊一醉,
谁家园里有莺声。
连日阴霾,恶风肆虐,
年老多愁,骨骼也感到惊恐。
天色昏暗,渐渐变得黄浊,
春光慢慢流逝,今天又是清明。
邻居家酒坛刚刚开启,
游女的香车却不愿出城。
我应该为杏花酿酒醉一场,
不知哪家园中传来黄莺的歌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季,诗人借助天气的变化和节日的氛围,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春天美好时光的感叹。
这首《清明日大风雨》通过对恶劣天气与清明节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阴霾连日恶风生”引入,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阴雨和狂风,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似乎暗示着生活中的困苦和忧愁。而“老去愁多骨亦惊”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年老后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身体的脆弱与内心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心灵深处的共鸣。
随着诗句的发展,天色的变化被描绘为“昏昏转黄浊”,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然而,在这一片阴霾之中,诗人又提到“春光冉冉又清明”,此句通过对比,暗示即便在困境中,春天的希望依旧存在。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邻家初开的酒坛和游女未出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的生活画面,虽有恶劣天气,却又透出生活的美好与生机。
最后两句“须为杏花赊一醉,谁家园里有莺声”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渴望在这阴雨天气中借酒消愁,享受春天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天气的变化和生活的点滴,将诗人的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巧妙结合,展现了元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气变化及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索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谊与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清明
C. 端午
D. 春节
诗人希望借什么来消愁?
A. 聊天
B. 饭菜
C. 酒
D. 音乐
诗中“游女香车不出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张翥的《清明日大风雨》和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与春天的美好,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首诗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不同,张翥更为柔和,而杜甫则更显沉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