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44
过李陵台
作者: 张翥 〔元代〕
路出桓州山缦回,
仆夫指是李陵台。
树遮望眼仍相吊,
云结乡愁尚未开。
海上羝羊秋牧罢,
陵头石马夜嘶哀。
英雄不死非无意,
空遣归魂故国来。
这条路蜿蜒出桓州的山中,
仆人指着说这是李陵台。
树木遮住了我的视线,我依然感到悲伤,
云层聚集让我对故乡的思念尚未散去。
海上的羝羊在秋天放牧结束,
陵上的石马在夜里发出哀鸣。
英雄的精神永不消逝并非无缘由,
只是在无尽的思念中,归魂空自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李陵是汉代名将,他因与匈奴作战而被俘,后被匈奴统治者所尊重。李陵的一生充满传奇,象征着忠诚与勇敢。诗中提到的李陵台,是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敬意。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于江西,号“秋水”,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过李陵台》创作于张翥游历过程中,诗人路过李陵台时,因对李陵的英雄事迹产生感慨,表达了对故国与逝去英雄的思念之情。
《过李陵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感与个人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李陵台的描写,唤起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诗中开篇描绘了路的蜿蜒与仆人的指引,设置了一个行旅者的视角,使读者仿佛与诗人一同踏上这条充满回忆的旅程。
接着,诗人通过“树遮望眼”与“云结乡愁”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树木与云彩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而“海上羝羊秋牧罢,陵头石马夜嘶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羝羊与石马的意象象征着孤独的英雄与未竟的事业,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提出“英雄不死非无意”,这句深入人心,强调了英雄精神的永恒与历史的延续,令人对英雄产生敬仰之情。整首诗在悠远的历史感与深切的个人情感之间,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英雄李陵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传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李陵台”象征着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什么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张翥的作品均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摹,表现出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与对故乡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