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02
细柳黄金蹙。荔墙阴薰风暗度,小窗纱目。砚匣凝尘湘管燥,春蚓斜行断续。问谁解养鸡如木。学道懒将除目看,鹤头书忘了词科录。秋水注,再三读。如人意是屏风曲。好园林青梅结子,满庭新绿。狮子糖兼菱角粽,办与娇儿止哭。更双燕伴人幽独。住亦欣然归亦好,万荷花香满东溪屋。还留看,辋川竹。
细细的柳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荔枝墙边,阴影中微风轻拂,小窗子的纱窗透出细微的光线。砚台上积着尘土,湘管也因为缺水而干燥,春天的蚯蚓在泥土里断断续续地爬动。问谁能像木头一样养鸡?学道的人懒得去看书,连鹤头上的笔也忘了写词科的记录。秋水渐渐流淌,再次阅读。就像是人们心意的屏风曲。美丽的园林里青梅已经结子,满庭的新绿显得生机勃勃。狮子糖和菱角粽,准备给可爱的孩子止哭。更有双燕陪伴着人们的幽静。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归去,都是欣然的,万荷花香满溢东溪的小屋。还留意,辋川的竹子。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常带有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初夏,正值万物复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金缕曲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细柳、荔墙、窗纱等意象,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清新。特别是“问谁解养鸡如木”,通过这一句引入哲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接着诗人描绘了书房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懈怠与无奈,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青梅、狮子糖、双燕等元素,展现了生活的甜美与温馨,构建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归属感,体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细柳”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悲伤
C. 贫穷
答案: A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勤奋
B. 懈怠
C. 迷惘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秋水”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清澈
B. 思考与反思
C. 悲伤
答案: B
诗中的“狮子糖”代表了什么?
A. 童年欢乐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