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遇·之三

《感遇·之三》

时间: 2025-05-07 21:49:26

诗句

苍苍丁零塞。

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

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

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

曾以事凶奴。

但见沙场死。

谁怜塞上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9:26

原文展示: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凶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苍茫的边塞,古今的荒凉道路依旧漫长。那高耸的亭台为何显得如此孤立?战死者的尸骨早已没有完整的躯体。黄沙从南方卷起,白日也隐没在西方的天边。曾经汉朝的三十万大军,为了抵御敌人而战斗。可如今只见沙场上的死亡,谁又会怜悯这边塞上孤独的灵魂?

注释:

  • 苍苍:形容广阔、空旷。
  • 丁零塞:指的是边塞,通常用来形容边境的荒凉。
  • 缅荒途:缅,遥远的意思;荒途,指荒凉的道路。
  • 亭堠:亭子和堠(高台),意指边塞的高地。
  • 暴骨:指的是尸骨暴露,惨烈的景象。
  • 汉甲:汉朝的士兵,甲,指的是铠甲。
  • 凶奴:指敌人,强调战争的残酷。
  • 塞上孤:指在边塞上孤独的人,表现出对战士命运的惋惜。

典故解析:

  • 汉甲三十万:这一句提到的三十万汉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当时汉朝为了抵御外敌曾集结大军,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惨烈的战斗和无数的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字伯宗,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61年,卒于公元702年。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沉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于唐代初年,正值国家动荡、边疆战争频繁之际。陈子昂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命运的关怀,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遇·之三》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苍茫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古今边疆的荒凉与绝望。开篇的“苍苍丁零塞”,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孤寂,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无尽苍凉。诗中提到的“亭堠何摧兀”,表现出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无数战士英勇牺牲的惋惜与敬意。尤其是“暴骨无全躯”,更是直击人心,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接下来的“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则通过黄沙和夕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和无奈。此外,后半部分提到的“汉甲三十万”,进一步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士兵的孤独,尽管曾经有众多的军队,但在战场上,生死无常,只有无数的死亡留下来。最后“谁怜塞上孤”的发问,传达了诗人对那些在边塞上孤独奋斗的士兵深深的同情与思考,令人心生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苍苍丁零塞”:边塞的景象显得广阔而孤寂。
    2. “今古缅荒途”:古今的道路依旧荒凉,暗示着无尽的历史。
    3. “亭堠何摧兀”:高耸的亭台为何显得孤立,反映出战争的破坏。
    4. “暴骨无全躯”:战死者的尸体残破不全,令人心痛。
    5. “黄沙幕南起”:黄沙从南方卷来,暗示着战争的来临。
    6. “白日隐西隅”:夕阳西沉,象征着希望的渐逝。
    7. “汉甲三十万”:曾有三十万汉军为国而战,体现出历史的悲壮。
    8. “曾以事凶奴”:为抵御敌人而战,揭示出战争的背景。
    9. “但见沙场死”:战场上只见死亡,令人心痛。
    10. “谁怜塞上孤”:孤独的士兵无人怜悯,表达了对战士命运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展现出工整的对仗美。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如黄沙、白日)赋予情感,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与士兵的孤独,传达出对战争的深思与对无数战士命运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意象分析:

  • 苍苍:象征着广阔、空旷,反映出边塞的孤独。
  • 黄沙:暗示战争及其带来的破坏与悲惨。
  • 白日:象征希望与光明,但在此被隐藏,暗示未来的黯淡。
  • 汉甲:代表着战士的勇敢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甲三十万”是指哪个朝代的军队? A. 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明朝

  2. 诗中“暴骨无全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战争的痛苦与无奈
    C. 对和平的向往
    D. 对士兵的尊敬

  3. “谁怜塞上孤”中“怜”字的意思是? A. 喜欢
    B. 同情
    C. 忘记
    D. 赞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陈子昂《感遇·之三》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陈子昂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与士兵的孤独,而王之涣则表现了一种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悲凉,后者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其一 贺新郎 贺新郎 贺莲甫十六舅氏就婚浦口 贺新郎·西湖 其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三 贺新郎 过武塘赠魏子存先生十一用前韵 贺新郎 贺阮亭三十 贺新郎 腊月初六日是余生日即亡妇忌辰也词以志痛仍用前韵 贺新郎 将赴京,思一往长城,为赋此。及至,不果往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事 仰承鼻息 毋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包含私的词语有哪些 清欢 骑火茶 水深火热 衣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受话器 食耗 分别门户 穷源竟委 包含劈的成语 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名门望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