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遇·之九

《感遇·之九》

时间: 2025-04-28 04:04:31

诗句

圣人秘元命。

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

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

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

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

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

多言死如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4:31

原文展示

感遇·之九

圣人秘元命。
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
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
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
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
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
多言死如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提到的“圣人秘元命”,可以理解为智者隐秘的命运法则,诗人对当今社会的混乱感到忧虑,认为这些混乱使得真理难以被认可。对比历史上的贤人,如嵩公(嵩山的学者),在当今社会,他的智慧似乎被无知的人所嘲讽和误解。诗中提到“先天诚为美”,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和真理的向往,但在乱世中,这种美好又被混乱所掩盖。长城的存在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内乱的根源又是谁呢?诗中提到“赤精既迷汉”,暗指汉朝的困境,表明历史的重复和无奈。最后,用“桃李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多言死如麻”则暗示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茫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人:指有智慧的人。
  • 秘元命:指隐秘的命运法则。
  • 嵩公辈:指嵩山的学者,象征着智慧。
  • 诙谲:指嘲讽或讽刺。
  • 长城:历史上用于防御外敌的建筑。
  • 赤精:指汉代的迷信和混乱。

典故解析:

  • 嵩公: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代表了智慧和理想。
  • 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卫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感遇·之九》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古今历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诗中开头提到“圣人秘元命”,引入了哲学的思考,诗人对智者的命运感到困惑和无奈,似乎在质疑当今社会对真理的忽视。接下来提到的“如何嵩公辈”,通过对比历史贤人和当今社会的混乱,突显了人们对智慧的嘲讽和误解。

诗的后半部分涉及到长城这一历史象征,表明虽然有防御外敌的措施,但内乱的根源却在于人心的迷惑和社会的动荡。“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则指出历史的轮回和无奈,汉朝的衰落与秦朝的困境互为呼应,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力感。

结尾的“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更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茫然。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历史寓意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思考深度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人秘元命:智者的命运法则被隐秘,不易察觉。
  • 惧世乱其真:对社会动荡感到恐惧,真理难以显现。
  • 如何嵩公辈:质疑为什么像嵩公这样的贤人反而被误解。
  • 诙谲误时人:讽刺那些误解和嘲笑贤者的人。
  • 先天诚为美:自然和真理本是美好的。
  • 阶乱祸谁因:社会的混乱究竟是谁造成的?
  • 长城备胡寇: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敌。
  • 嬴祸发其亲:内乱往往是亲近的人所引发。
  • 赤精既迷汉:汉朝的迷信和误国。
  • 子年何救秦:历史的悲剧为何不断重演。
  • 去去桃李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多言死如麻: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茫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历史的比喻,表现对当今社会的思考。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人:象征智慧和真理。
  • 长城:象征防卫与历史的沧桑。
  • 桃李花:象征美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人秘元命”主要指什么? A. 智者的命运法则
    B. 一种预言
    C. 政治策略

  2. “长城备胡寇”的意思是? A. 防御外敌
    B. 建筑物的美丽
    C. 文化的传承

  3. 诗中提到的“赤精”,主要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困境? A. 唐朝
    B. 汉朝
    C. 秦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陈子昂与李白在诗歌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陈子昂的《感遇·之九》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反思,而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出豪放和对人生的热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视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鹧鸪天·当日元袭气最豪 鹧鸪天·酾酒槌牛诧里豪 鹧鸪天·毡毡轻舟逆上溪 鹧鸪天 彦衡诸君皆有和章。 鹧鸪天 九日寄彦衡济之,兼简仲坚景纯二弟 月上海棠 同诗社诸君饮芹溪上 月上海棠·时平无用经纶手 月上海棠 壬寅冬,躬谒玉清坛下。客有歌月 渔家傲 正月十四日夜有感而作 渔家傲·断送春光惟是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慰辑 包含略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赤绂 衔玉贾石 尣字旁的字 脾肉之叹 锒铛入狱 容恕 耳刀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怒步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表谥 其应如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