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5:59
感遇·之四
作者:陈子昂 〔唐代〕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麍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乐羊是魏国的将领,他为了军功而让自己的儿子充当祭品。父子之间的感情都如此淡薄,其他人又怎能忠诚呢?我听说中山的宰相,也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放麍翁(狩猎的老人)。连孤独的野兽都不忍心这样,更何况是效忠于君王呢?
作者介绍: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号陀。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擅长古文和诗歌。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对比古今忠诚的缺失,表达对士人忠诚精神的失落的惋惜。
陈子昂的《感遇·之四》以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话语,刻画出忠诚的缺失和人性中的冷漠。诗中通过乐羊的故事,揭示了在追求功名权利的社会背景下,亲情被牺牲的悲剧。乐羊为军功而让儿子殉职的行为,象征着当时社会对忠诚的极端追求,而这种精神却让人感到悲哀。诗中提到的“骨肉且相薄”,直指人际关系的冷漠,强调了个体情感的淡漠。
通过对比乐羊和中山相的行为,陈子昂显露出对忠诚的渴望与对人情冷漠的失望,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况以奉君终”,则是点明了士人的责任与忠诚的重要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忠诚的探讨,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社会风气的堕落,呼唤对忠诚与情感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乐羊是哪个国家的将领?
A. 魏
B. 汉
C. 楚
D. 齐
“骨肉且相薄”指的是?
A. 亲情深厚
B. 亲情淡薄
C. 亲人团结
D. 亲情复杂
诗中提到的“放麍翁”代表什么?
A. 忠诚的象征
B. 冷漠的象征
C. 生命的珍视
D. 战士的牺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子昂的《感遇·之四》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但陈子昂更侧重于对人性冷漠的思考,而杜甫则是在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对国家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与诗人的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为对《感遇·之四》的全面解读,涵盖了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互动学习及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