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57
天寒秋色入平林,更著西风月下砧。
旧日醉吟浑不管,如今节物总关心。
天寒了,秋天的色彩渗透到平坦的树林中,西风吹来,月光下的石磨在响动。往日我醉酒吟诗时全然不在意这些,现在却对节令与事物格外在意。
辛弃疾的诗句中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反思,这里“西风”与“月下砧”不仅描绘了秋冬气候的特点,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豪放激昂、情感丰富的作品著称,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反映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关注,表现了一种由洒脱转向深思的变化。
《郡斋怀隐庵 其一》是一首充满秋冬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平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变化。开头两句,通过“天寒”和“秋色”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日景象,给人以静谧之感。随着“西风月下砧”的出现,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还在通过这些意象反思自己的内心状态。诗人曾经的“醉吟”代表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而现在的“节物总关心”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体察,由此引发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浓厚的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关切,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是个体的感受,也是对社会变迁与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天寒”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寒冷与孤独
C. 欢乐
“旧日醉吟”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享乐无忧
B. 忧虑重重
C. 忘却世事
诗人对“节物”的态度在诗的最后一行是怎样的?
A. 依然洒脱
B. 变得关心
C. 全然不在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相比,辛弃疾的这首诗更为细腻,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表达的是对自由与饮酒的追求,而辛弃疾则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