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闲吟

《闲吟》

时间: 2025-07-27 08:45:39

诗句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45:39

诗词名称: 闲吟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自从苦学空门法,
销尽平生种种心。
唯有诗魔降未得,
每逢风月一闲吟。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苦心修学佛门法门,
消除了平生的种种烦恼与欲望。
唯有诗的魔力依然未能摆脱,
每当遇到风月之时,我便闲吟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门法:指佛教的修行方法,强调心灵的空灵与解脱。
  • 销尽:消除、削减。
  • 诗魔:指对诗歌创作的强烈热爱和执念。
  • 闲吟:轻松地吟唱,表达一种随意、惬意的心情。

典故解析:

  • 空门:佛教的隐喻,指的是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解脱,与诗的追求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享有“诗王”的美誉。他的诗风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写民生及个人情感,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闲吟》是白居易在经历了对佛教的深入学习后,表达内心挣扎的诗作。诗人身处唐代盛世,生活富足,但内心仍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闲吟》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诗歌与心灵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苦学空门法”,表现出他对佛教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反思。随着修行的深入,他逐渐放下了许多世俗的烦恼,心灵的负担被卸下。然而,诗歌的魔力仍然在他的心中存在,让他无法完全摆脱对诗的热爱。每当遇到美好的风景和月色时,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吟咏,流露出他对自然和诗歌的热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诗中融合了佛教哲学与个人情感,反映出他在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与协调。最终,诗人选择了“闲吟”的方式,寻求一种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与释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自从苦学空门法”意指诗人通过苦心修学佛教法门,追求内心的宁静。
  • 第二联:“销尽平生种种心”表示他在此过程中,努力消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与欲望。
  • 第三联:“唯有诗魔降未得”揭示出,尽管他在修行,但对诗歌的热爱依然未能摆脱,这种情感无法轻易消除。
  • 第四联:“每逢风月一闲吟”说明他在悠闲的时光中,常常吟唱诗歌,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两联各有两个分句,形成对仗的结构,如“空门法”对“平生心”。
  • 比喻:将诗歌比作“魔”,表现出其对诗的强烈吸引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白居易对佛教修行与诗歌创作之间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一种佛教哲学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诗人心灵的寄托。
  • 闲吟:象征自由与惬意,体现诗人对艺术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闲吟》中的“空门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修行方法
    B. 佛教的修行方法
    C. 儒家的教义

  2. 诗中提到的“诗魔”指的是什么? A. 对诗歌的热爱
    B. 写诗时的焦虑
    C. 诗歌的流派

  3.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自然与愉悦
    C. 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闲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但白居易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佛教哲学,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黄翰检招饮醉归口占 焦山作 府江吟 其八 次韵董廷器闺情 其十一 黄冈竹枝词 其一 昌甫题徐仙民诗集因和韵两篇 其一 李宰新成假山 还丹复命篇 其九 哭黄夫人孟畹 栖玄寺听讲毕游邸园七韵应司徒教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舌字旁的字 且食蛤蜊 介恃 拨捐 乙字旁的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框儿的字 琪花玉树 烈名 宽贷 天不变,道亦不变 极重难返 勃起 包含槎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