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9:16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我闻三代淳且质,华华人熙熙信佛。
茹蔬剃发在西戎,胡法不敢干华风。
周家子孙何不肖,奢淫惛乱隳王道。
秦皇汉帝又杂霸,只以威刑取天下。
苍生哀苦不自知,从此中国思蛮夷。
无端更作金人梦,万里迎来万民重。
为君为相犹归依,嗤嗤聋俗谁敢非。
若教都似周公时,生民岂肯须披缁。
可怜嗷嗷避征役,半入金田不耕织。
君子之道动即穷,亦有贤达藏其中。
上人来自九华山,叩门遗我琼瑶编。
铮铮五轴余百篇,定交仍以书为先。
书中不说经,文中不言佛,有心直欲兴文物。
感师自远来相亲,为师画卦成同人。
出门无咎非群分,袈裟墨绶何足云。
我听说三代时期的风气淳厚质朴,华夏的人民熙熙攘攘地信奉佛教。
吃素剃发的西戎人,胡人的法令也不敢侵犯我们的传统。
周朝的子孙怎么都不成器,奢侈淫乱使王道沦丧。
秦始皇和汉高祖又怎么能与霸主相提并论,只是凭借威刑来统治天下。
百姓的苦难自己却不自知,从此中国人开始向蛮夷学习。
毫无缘由地又做起金人的梦,万里之外迎来了万民的重负。
为君为相的人依然归顺,嘲笑聋俗的人谁敢批评。
如果都像周公时代那样,百姓岂会需要披上僧袍。
可怜那些哀嚎的人为了逃避征役,半数都沉入金田而不耕作。
君子的道义一旦动摇便会穷途末路,其中也有贤达之士隐藏其中。
这位高人来自九华山,敲门时送给我琼瑶编。
铮铮五轴余百篇,定交仍以书为先。
书中不谈经典,文中不言佛教,真心希望兴起文物。
感师自远道而来相亲,为师绘卦成同人。
出门无咎非群分,袈裟墨绶又算什么呢。
作者介绍: 王禹偁,字子真,号阮山,宋代诗人,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众苦难,诗人用诗歌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呼唤人们关注文化与道德的复兴。
《酬处才上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王禹偁对当时社会、文化及道德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三代淳且质”,强调了古代社会的纯朴与正义,与时下的奢靡、混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批判周家子孙的“不肖”时,展示了对传统道德的渴望,认为只有回归周公时代的理想,才能使生民安居乐业。
在描述秦汉统治者时,诗人用“只以威刑取天下”一语道出了当时执政者依靠暴力与威权来统治的无奈与悲哀。诗中提到的“苍生哀苦不自知”,更是揭示了百姓对自身苦难的无知与麻木。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度,使人不禁思考当今社会的道德与文化现状。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师徒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传承,强调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高人“来自九华山”,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引领。诗人在此向读者传达出希望与力量,令人深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对未来的文化复兴寄予厚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对传统道德的追求与对当代社会现状的忧虑,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代淳且质”中的“三代”指的是哪个时期?
诗中提到“周家子孙何不肖”是指什么?
“苍生哀苦不自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