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15
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出游而感慨,原本是受封于圜丘之恩,领着全家走出山林,心中欢喜。然而,想起在商山埋骨的马,感慨万千,归路却是不同的。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德懋,号涧溪,宋代诗人,仕途坎坷,但才华卓越,以诗词闻名,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出游之时,受到美好自然环境的影响,然而又对自己过去的经历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出商州有感》是一首蕴含哲思的诗作。王禹偁通过描写出游的愉悦与内心的惆怅,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首句提到“圜丘恩例”,即使在享受国家恩典的背景下,依然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诗中的“笑领全家出翠微”表现了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快乐,但随之而来的“惟有来时的颅马”则让人想起曾经的陪伴与失去,反映了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常常要面对记忆中的伤感。最后一句“商山埋骨不同归”则是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暗示着无论如何归去,已无法回到从前的状态,表达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出游的欢愉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家庭的珍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圜丘”代表什么?
A. 古代祭天的地方
B. 指代自然风光
C. 个人的情感寄托
“商山埋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家庭的珍惜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表达怀念?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出商州有感》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但王禹偁更侧重个人的回忆与家庭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在不同背景下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