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唱山歌

《唱山歌》

时间: 2025-05-07 18:14:51

诗句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

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

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

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

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

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

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4:51

唱山歌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原文展示: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
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
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
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
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
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
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

白话文翻译:

滁州的人民带着楚地的风俗,乡邻之间的歌声如同巴地的音调。
丰收的年头又逢安宁的时节,春天来临时大家尽情歌唱。
手臂相接转动如环,聚在一起像森林一样。
男女互相调情,其内容并非放荡淫乱。
修身齐家不易改变风俗,我也不加以禁止。
夜深时分歌声尚未停歇,其乐何等安宁啊。
用这些歌声来驱散楚国的军队,子房的计谋实在深远。
由此可知国家大事,成败全在于人心。

注释:

  • 滁民:指滁州的人民。
  • 楚俗:楚地的风俗。
  • 下俚:乡邻,指邻近的村镇。
  • 岁稔:年成好,丰收的意思。
  • 春来:春天到来。
  • 接臂:手臂互相连接,形容亲密的聚会。
  • :调侃、调情。
  • 修教:修身齐家,教育和修养。
  • 愔愔:安静、宁静的样子。
  • 子房:指张良,汉初名将,智谋出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1049年-1116年),字宗道,号静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禹偁在滁州任职期间,正值民众歌唱风盛的春季,表达了对民间风俗的思考及对国家安宁的期待。

诗歌鉴赏:

《唱山歌》是一首生动的描绘了民间歌唱活动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滁州人民的歌声和春天的气息,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诗人以“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的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歌唱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和谐与欢乐的氛围。男女之间的调情并不是放纵,而是一种自然的交流,体现了人性中纯朴的一面。

诗的最后两句引入了政治的思考,通过歌声的欢快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显示了诗人对于民心的重视。诗中不仅有对民间文化的赞美,还有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洞察,反映出王禹偁既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又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智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介绍滁州人民的楚地风俗,歌唱与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2. 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描绘丰收年和安宁时节的春天,民众尽情歌唱。
  3. 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形象地描述人们亲密聚集的场面,犹如林木般茂盛。
  4. 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男女间的交流是健康的,非淫荡之事。
  5. 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修身齐家的道理难以改变风俗,自己也不加以禁止。
  6. 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夜深时分歌声未停,欢声笑语何其安宁。
  7. 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以歌声驱散敌军,暗指张良的智谋。
  8.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通过民心的安定,反映国家的兴衰成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接臂转若环”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展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民间歌唱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地方文化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民心的深刻思考。歌唱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声:象征着生活的乐趣和民众的团结。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男女调情:象征着人性的自然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唱山歌》中的“滁民”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民?

    • A. 安徽
    • B. 滁州
    • C. 楚地
    • D. 巴地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男女之间的关系不正当
    • B. 男女的交流是健康的
    • C. 男女关系混乱
    • D. 男女之间有很多争吵
    • 答案:B
  3. 诗中提到“子房谋计深”,子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邦
    • B. 项羽
    • C. 张良
    • D. 韩信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唱山歌》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描绘了欢乐的场景,但王禹偁更侧重于民间风俗与政治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观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 《王禹偁诗集》——收录王禹偁的诗作及其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 南歌子(沈蕙乞词) 渔家傲(石夷仲一姬去,念之,止小妓燕燕) 踏莎行(送子权赴藤) 踏莎行(太易生日) 定风波 临江仙 临江仙 鹧鸪天 鹊桥仙(康州同子权兄弟饮梅花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低头耷脑 三五蟾光 差堪自慰 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饰非掩过 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虬珠 龝字旁的字 嘉丽 骄兵必败 户字头的字 文字旁的字 儽然 文章憎命 青镂管 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