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6:30
武陵春 春晚
作者: 许德蘋 〔清代〕
花事阑珊春已了,
人倚翠楼头。
往日思量今日休。
溪水自东流。
溪上桃花无处觅,
空拟逐渔舟。
便有瓜皮一叶舟,
怎载得惜花愁。
春天的花事已近尾声,
我倚靠在翠绿的楼头。
往日的思念如今已停止。
溪水依然自东流淌。
溪边的桃花无处可寻,
空想追逐那渔舟。
即使有一只瓜皮做的小舟,
又怎能承载我对花的忧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桃花”与“渔舟”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许德蘋(约1640-后1700),清代女诗人,其诗风细腻柔美,常蕴含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作为清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常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春末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花事已然结束,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武陵春 春晚》描绘了春天的花事已结束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首句“花事阑珊春已了”便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春天的花已经凋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接着,“人倚翠楼头”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倚靠在楼头,象征着对往昔的回忆与思索。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溪水自东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水流的方向暗示着无法逆转的生命旅程。随后的“溪上桃花无处觅”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却又无果而终,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最后两句“便有瓜皮一叶舟,怎载得惜花愁”通过意象的对比,表达了即使有小舟也无法承载内心的愁苦,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对春天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诗在细腻与深沉之间游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花事结束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视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事阑珊春已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溪水自东流”中的“东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地理方向
C. 生活的顺利
诗中提到的“瓜皮一叶舟”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富裕
B. 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武陵春 春晚》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