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子美病中作,嗟叹不足,因次韵

《观子美病中作,嗟叹不足,因次韵》

时间: 2025-04-26 21:35:39

诗句

百尺长松涧下摧,知君此意为谁来。

霜枝半折孤根出,尚有狂风急雨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39

原文展示

百尺长松涧下摧,
知君此意为谁来。
霜枝半折孤根出,
尚有狂风急雨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美生病的惋惜和关心。长长的松树在涧水下被风摧折,作者感叹这份情意究竟是为谁而来。霜打的枝头虽已半折,孤零零的根还在坚守,但依然有狂风急雨在催促着它的命运。

注释

  • 百尺长松:高达百尺的松树,象征高大挺拔,顽强不屈。
  • 涧下摧:指松树在涧水旁被风雨摧折,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
  • 知君此意为谁来:表达对友人关心的情感,问这份情意究竟是为谁而来。
  • 霜枝半折:霜雪打击下的树枝已经折断一半,体现了困境的严重性。
  • 孤根出:孤独的根茎依然顽强生长,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狂风急雨催: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松树的生存更加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散文、书法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得知友人子美生病后,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出人情冷暖,传达了苏轼对友人健康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开篇以“百尺长松”引入,既显示了松树的高大,也象征着友情的坚韧。松树在涧下被摧折,映射了友人子美的病痛,作者在此用一种自然的景象来反映人类的情感状态。接下来,作者用“知君此意为谁来”自问自答,表现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问候,体现出一种典型的士人情怀。

“霜枝半折孤根出”的描写,诗人将友人病痛的状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奈与坚韧的对比。孤根出土,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有生命力,这无疑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坚强意志的赞美和鼓励。最后的“尚有狂风急雨催”则进一步强化了外界环境的恶劣,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关心,更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长松涧下摧:描绘了自然中松树的高大与遭受风雨摧折的情景,暗喻友人正受到病痛的折磨。
  • 知君此意为谁来:表明作者内心的疑惑与关心,思考自己对友人的情感。
  • 霜枝半折孤根出:通过对霜打松树的描写,表现出坚韧的生命力,与病中的孤独感相呼应。
  • 尚有狂风急雨催:最后总结出外界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强调生命的不易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松树的折损比喻友人的病痛,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于共鸣。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现出宋代诗词的典雅。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是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了苏轼温柔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 :象征困苦与考验,表达生命的艰难。
  • 狂风急雨:自然的无情,象征外界环境对生命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长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友人的健康
    • C. 友谊的坚韧
    • D. 自然的力量
  2. “霜枝半折”中的“霜”象征着?

    • A. 温暖
    • B. 病痛
    • C. 友情
    •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观子美病中作》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朋友和社会的关心,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弈棋戏作 九江郡斋分韵送魏六兄好文游鄂渚得阳字 陪总卿戎帅登高因至郊外 一碧万顷堂 送胡倅辟书不遂复到选部 送赵侍郎被召 其三 送赵侍郎被召 其二 送赵侍郎被召 其一 湖庄春晚 和西园胡季履见寄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振衣濯足 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谤书一箧 扼开头的成语 宁馨儿 憸人 推逊 丈二和尚 唯唯连声 桑榆之礼 黛尖 铁骊 穴宝盖的字 目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牙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