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39
百尺长松涧下摧,
知君此意为谁来。
霜枝半折孤根出,
尚有狂风急雨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子美生病的惋惜和关心。长长的松树在涧水下被风摧折,作者感叹这份情意究竟是为谁而来。霜打的枝头虽已半折,孤零零的根还在坚守,但依然有狂风急雨在催促着它的命运。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散文、书法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得知友人子美生病后,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出人情冷暖,传达了苏轼对友人健康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开篇以“百尺长松”引入,既显示了松树的高大,也象征着友情的坚韧。松树在涧下被摧折,映射了友人子美的病痛,作者在此用一种自然的景象来反映人类的情感状态。接下来,作者用“知君此意为谁来”自问自答,表现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问候,体现出一种典型的士人情怀。
“霜枝半折孤根出”的描写,诗人将友人病痛的状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奈与坚韧的对比。孤根出土,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有生命力,这无疑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坚强意志的赞美和鼓励。最后的“尚有狂风急雨催”则进一步强化了外界环境的恶劣,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关心,更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是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了苏轼温柔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百尺长松”指的是什么?
“霜枝半折”中的“霜”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