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20
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
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在书窗旁拾起轻煤,在佛帐下扫去残留的香气。
我辛勤地度过千夜,终于得到了这一寸的墨玉。
痴心的人惧怕衰老与死亡,腐朽的生命如同草木。
我想把东山的松树,涅槃成南山的竹子。
墨虽然坚韧,但人却易脆,没必要去叹息不足。
不如放下这些烦恼,去专注于虫鱼的乐趣,别再去写那三千篇文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苏轼在政治上多次遭贬,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对社会、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此诗是在苏轼中年时期创作的,表面上看似简单的玩笑,却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在经历了数次的政治打击后,苏轼在文字上寻求一种轻松和释怀的态度。诗中提到的“虫鱼”暗示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展现出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书窗旁的“轻煤”与佛帐下的“余馥”,构成了一个清雅的创作环境,暗示着艺术创作需要清净和灵感的滋养。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表现了创作的艰辛与珍贵,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所说的“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则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恐惧。
后面的“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更是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表现了对生命的积极态度。苏轼希望通过努力与奋斗,改变自身的命运,达到理想的境地。
最后几句“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豁达认知,强调不必为得失而过于担忧。诗的结尾提到的“注虫鱼”,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鼓励人们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蕴含着苏轼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豁达理解,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邃与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轻煤”指的是什么?
a) 煤炭
b) 用于书写的墨
c) 一种植物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中的“东山松”象征什么?
a) 理想
b) 现实
c) 生命的脆弱
诗中提到的“虫鱼”指的是什么?
a) 大自然的美
b) 简单生活的乐趣
c) 复杂的学问
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值得深入探讨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