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8:48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傍晚时分,我从碧绿的山下归来,山上的月亮伴随着我回家。回头看我走过的小路,苍翠的山色在微弱的光影中显得更加清幽。相携而行来到农家,孩子们开门迎接我。绿竹掩映着幽静的小径,青藤轻拂着我的衣襟。欢声笑语中得以歇息,举杯共饮美酒。长歌高唱松风阵阵,曲调结束时星空稀疏。我醉得开心,你也乐在其中,陶醉在这无忧无虑的时光中。
李白的诗词常常借自然景物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山月、绿竹、青萝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和谐的田园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怀,体现出个人的自由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南山时,表达了他在田园生活中与友人共饮畅谈的惬意。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宁静的五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友谊的珍视。全诗以“暮”字引入,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伴随着归途的山月,给人一种温馨而又亲切的感觉。诗中通过“却顾所来径”,表现了李白对来路的思索与留恋,仿佛在回顾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与朋友相携来到田家,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乡村的朴素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绿竹和青萝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欢言畅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长歌吟唱间更是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体现出李白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
最后,结尾一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展现了人情味,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陶然自得的生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山月随人归”意指什么?
“欢言得所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田家”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xié)及田家,童稚(zhì)开荆(jīng)扉(fēi)。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