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0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绝世佳人的悲惨命运。她居住在幽静的山谷,自称是良家子弟,但因为战乱而沦落到依附于草木之中。关中地区曾经发生过丧乱,导致她的兄弟们遭到杀戮。即使她的官位再高,也无济于事,无法收回失去的亲人。社会风气恶劣,人生如同蜡烛般脆弱,随时可能熄灭。她的丈夫轻浮不堪,而新人则美丽如玉。即便是在婚宴上,还能感知到鸳鸯的情意,怎会让人独自宿眠?只看到新人欢笑,却听不到旧人哭泣。山中的泉水清澈,出山后却变得浑浊。侍婢卖珠子回家,牵着藤萝修补茅屋。摘花不插在发上,采柏时动作轻盈。寒冷的天气里,翠袖单薄,黄昏时分倚靠在修竹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世称“诗圣”。他的诗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巅峰,尤其是在描写社会现实和人间疾苦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佳人》创作于杜甫的晚年,那时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目睹了无数家庭的破碎和人们的苦难,感受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悲剧性关系。
《佳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社会批判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位绝世美丽的女子,她的命运因国家的动荡而变得悲惨,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面前的无奈与悲哀。诗的开头便以“绝代有佳人”引入,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随后通过对她身份的解释,揭示了她的悲惨遭遇。尤其是“兄弟遭杀戮”一联,深刻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令人心痛。
诗中的“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一句,表达了对世道沧桑的感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如同转瞬即逝的烛光。后面几句对比了新人和旧人的心理状态,揭示了人情冷暖,令人唏嘘。通过“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在美好环境中与世隔绝的宁静,和离开后所遭遇的浑浊现实之间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表现了他人道主义的情怀,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战争带来的家庭悲剧的沉重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与人生的向往与感慨,揭示了人情冷暖和世态无常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社会关怀。
诗中“绝代有佳人”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女子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皇后
诗中提到的“关中”是指:
A) 一片宁静的山谷
B) 唐代的一个地理区域
C) 一座繁华的城市
诗中“夫婿轻薄儿”主要表达了:
A) 对丈夫的不满
B) 对爱情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满足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