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时间: 2025-04-26 13:51:55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诗句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试 一作 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5

原文展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的白云之中,隐士自得其乐。
远望试着攀登高处,心绪随大雁的飞去而消散。
我开始感到忧愁,是因为黄昏的降临,
兴致却在这清秋的季节中重新萌生。
时常见到回村的人,沙滩上渡口稍作歇息。
天边的树木如同荠菜,江边的洲渚宛如明月。
何时能带上美酒,一起畅饮重阳佳节呢?


注释:

  • 隐者:指隐居的人,通常指追求清静生活的人。
  • 相望:彼此相望,指远望。
  • 雁飞灭:大雁飞去,心情随之消散。
  • 薄暮:指黄昏,天色渐暗。
  • 兴是清秋发:兴致在清秋的季节中产生。
  • 沙行渡头:指在沙滩上走的渡口。
  • 若荠:像荠菜一样,形容树木纤细。
  • 如月:像月亮一样,形容洲渚的清澈。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适合饮酒、赏菊的日子,有着延年益寿的寓意。诗中提到的“载酒”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秋登兰山寄张五》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开篇通过描绘北山的白云,展现了隐者的悠然自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接着,通过“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一句,表达了诗人试图攀登高处以扩展视野,却因大雁的飞去而感到心情的失落,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中“始愁因薄暮起”一句,揭示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愁思,与秋天的凄凉感交织在一起。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兴是清秋发”,表现了他在清秋时节重新振作的心情。接下来的描写则带有生活气息,看到归村的人,展现了一种人间的温暖和宁静。

最后,诗人向友人发出邀请,共同畅饮重阳节的美酒,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北山白云里”:描写环境,突显自然的清幽。
    • “隐者自怡悦”:隐居者心情宁静。
    • “相望试登高”:尝试攀登,象征追求心灵的高度。
    • “心随雁飞灭”:心情随大雁飞去而消逝,象征孤独与失落。
    • “始愁因薄暮起”:黄昏带来的忧愁。
    • “兴是清秋发”:清秋带来新的兴致。
    • “时见归村人”:生活气息的体现。
    • “沙行渡头歇”:表现乡村的宁静。
    • “天边树若荠”:树木纤细,营造一种诗意的景象。
    • “江畔洲如月”:洲渚如月,象征宁静的美景。
    • “何当载酒来”:渴望友人相聚。
    • “共醉重阳节”:把重阳节的欢乐融入友谊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荠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隐者自怡悦,赋予隐者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 大雁:象征思乡与孤独。
  • 清秋:象征生命的成熟与感悟。
  • 重阳节:象征团聚与欢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2. “心随雁飞灭”中的“飞灭”指的是什么? A. 大雁的归来
    B. 心情的消散
    C. 自然的变化

  3.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共饮重阳节的酒? A. 家人
    B. 朋友
    C. 自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诗在意境上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孟浩然更侧重于隐士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出塞曲十六首 其九 出塞曲十六首 其八 出塞 出塞曲 出塞曲 出塞·城头落日黄云起 出塞 其一 出塞曲(四首) 出塞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偃兵息甲 卤字旁的字 烛照数计 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劝善规过 稍伯 兔魄 同恶相求 苦言药,甘言疾 单鹄寡凫 水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情理 欺主罔上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