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歌

《挽歌》

时间: 2025-05-02 16:18:40

诗句

令龟告明兆,撒奠在方昏。

戒徒赴幽穸,祖驾出高门。

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

息镳竟平𡑞,税驾列岩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8:40

原文展示:

挽歌 颜延之 〔南北朝〕

令龟告明兆,撒奠在方昏。 戒徒赴幽穸,祖驾出高门。 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 息镳竟平,税驾列岩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命令龟甲预示明亮的征兆,撒下奠酒在黄昏时分。告诫徒众前往幽深的墓地,祖先的车驾从高门出发。一行行离开城市,远远地回首故乡的园地。停下马匹在平坦之地,解开车驾排列在岩石根部。

注释: 字词注释:

  • 令龟:古代用龟甲占卜,此处指占卜。
  • 告明兆:预示明显的征兆。
  • 撒奠:撒酒祭奠。
  • 方昏:黄昏时分。
  • 戒徒:告诫徒众。
  • 幽穸:幽深的墓地。
  • 祖驾:祖先的车驾。
  • 高门:显贵之家的大门。
  • 行行:一行行地。
  • 首丘园:回首故乡的园地。
  • 息镳:停下马匹。
  • 税驾:解开车驾。
  • 列岩根:排列在岩石根部。

典故解析:

  • 令龟告明兆: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通过龟甲裂纹来预示吉凶。
  • 撒奠在方昏:古代葬礼中的一种仪式,黄昏时分撒酒祭奠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他的诗风典雅,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挽歌和乐府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颜延之为某位显贵或亲人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场景描写,展现了葬礼的庄重和哀伤。诗中“令龟告明兆”和“撒奠在方昏”描绘了占卜和祭奠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对死亡的敬畏和尊重。“戒徒赴幽穸”和“祖驾出高门”则描绘了送葬队伍的出发,象征着生者对逝者的最后送别。“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表达了离开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而“息镳竟平,税驾列岩根”则描绘了送葬队伍在墓地安顿的场景,寓意着逝者安息于大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葬礼细节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令龟告明兆”:通过占卜预示吉凶,暗示了葬礼的开始。
  • “撒奠在方昏”:黄昏时分的祭奠,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 “戒徒赴幽穸”:告诫徒众前往墓地,强调了葬礼的庄重。
  • “祖驾出高门”:祖先的车驾从显贵之家出发,象征着逝者的身份和地位。
  • “行行去城邑”:一行行离开城市,表达了离开尘世的意境。
  • “遥遥首丘园”:远远地回首故乡,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
  • “息镳竟平”:停下马匹在平坦之地,描绘了送葬队伍的停歇。
  • “税驾列岩根”:解开车驾排列在岩石根部,象征着逝者的安息。

修辞手法:

  • 比喻:“令龟告明兆”中的“令龟”比喻占卜。
  • 拟人:“祖驾出高门”中的“祖驾”拟人化,赋予车驾以生命。
  • 对仗:“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中的“行行”与“遥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葬礼仪式和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令龟:占卜的象征。
  • 撒奠:祭奠的象征。
  • 方昏:黄昏时分,哀伤的象征。
  • 幽穸:墓地,死亡的象征。
  • 祖驾:车驾,逝者身份的象征。
  • 高门:显贵之家的象征。
  • 行行:离开尘世的象征。
  • 首丘园:故乡的象征。
  • 息镳:停歇的象征。
  • 税驾:安息的象征。
  • 列岩根:墓地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令龟告明兆”指的是什么? A. 占卜 B. 祭奠 C. 送葬 D. 安息
  2. “撒奠在方昏”中的“方昏”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夜晚
  3. “戒徒赴幽穸”中的“幽穸”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城市 B. 墓地 C. 故乡 D. 高门
  4. “祖驾出高门”中的“祖驾”指的是什么? A. 祖先的车驾 B. 显贵的车驾 C. 普通的车驾 D. 送葬的车驾
  5. “行行去城邑”中的“行行”指的是什么? A. 一行行地 B. 远远地 C. 快速地 D. 缓慢地

答案:1. A 2. C 3. B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挽歌》(陶渊明):陶渊明的挽歌同样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逝者的哀悼。
  • 《挽歌》(陆机):陆机的挽歌通过对葬礼的描写,传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诗词对比:

  • 颜延之的《挽歌》与陶渊明的《挽歌》在主题和情感上相似,都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逝者的哀悼,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颜延之诗集》:收录了颜延之的全部诗作,包括《挽歌》。
  • 《中国古代挽歌研究》:对古代挽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颜延之的《挽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二友生归宜阳 怀终南僧 怀巴陵旧游 送崔判官赴归倅 残春连雨中偶作怀故人 送冰禅再往湖中 龙潭作 谢人寄南榴卓子 送相里秀才自京至却回 秋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门户洞开 口占 車字旁的字 排摸 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杜渐防萌 友壻 啸侣命俦 没颠没倒 齐字旁的字 不羁之才 身字旁的字 尸禄素飡 包含三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苇桃 迷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