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时间: 2025-05-07 18:59:30

诗句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30

原文展示: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文同 〔宋代〕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白话文翻译:

竹林环绕着圆形的屋檐,清澈的影子碧绿如水。 谁能理解我对你的深情,每次过桥总是先来到这里。

注释:

  • 丛筠:指竹林。
  • 圜檐:圆形的屋檐。
  • 净影:清澈的影子。
  • 碧如水:形容影子的颜色碧绿如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田园诗。此诗是他在守居园池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其守居的园池中为友人所作,通过描绘园中竹林和屋檐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园池景象,竹林环绕的屋檐下,清澈的影子碧绿如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中的“谁识爱君心”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而“过桥先到此”则通过日常行为的具体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同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丛筠裹圜檐”:竹林环绕着圆形的屋檐,形象地描绘了园池的环境。
  2. “净影碧如水”:清澈的影子碧绿如水,形容竹林的影子在水中的倒影。
  3. “谁识爱君心”:谁能理解我对你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4. “过桥先到此”:每次过桥总是先来到这里,通过日常行为的具体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净影碧如水”,将竹林的影子比喻为碧绿的水,形象生动。
  • 拟人:“谁识爱君心”,将情感拟人化,增强了表达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园池中的竹林和屋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诗人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丛筠:竹林,象征着清新和自然。
  • 圜檐:圆形的屋檐,给人以和谐和宁静的感觉。
  • 净影:清澈的影子,象征着纯净和透明。
  • 碧如水:碧绿如水,形容影子的颜色,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丛筠”指的是什么? A. 竹林 B. 树木 C. 花草 D. 石头

  2. “净影碧如水”中的“净影”指的是什么? A. 水的影子 B. 竹林的影子 C. 天空的影子 D. 屋檐的影子

  3. 诗中的“谁识爱君心”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友人的深情 C. 对家人的思念 D. 对工作的热爱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林中的静谧景象,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象,但文同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友人的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送韦评事 春园即事 送祢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偶然作六首 其三 新秦郡松树歌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辋川集 椒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狡獝 斗字旁的字 讦言 花簇锦攒 文字旁的字 通寇 行字旁的字 除狼得虎 鼓眼努睛 水字旁的字 中卿 半部论语 爻字旁的字 洁治 匕首投枪 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