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8:08
游拙政园感赋
作者: 诸宗元 〔近代〕
衡山手植藤犹在,
太息山茶花已枯。
数易主人怜水竹,
还令狂客念江湖。
一亭可上石作齿,
万蕊飘香梅有须。
独惜名园长倒置,
竟如扃箧守明珠。
这首诗描绘了拙政园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衡山的藤蔓仍在生长,然而山茶花却已经枯萎。园主几次更换,但对水竹的怜爱依旧,甚至让那些狂放不羁的游人也思念起江湖的生活。园中有亭子,亭子上的石头仿佛在齿牙,而无数梅花的香气也在飘散。可惜的是,这个著名的园子却常常被倒置,犹如锁住明珠的箱子,无法让人欣赏其真正的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诸宗元,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游拙政园感赋》是诸宗元在游览拙政园时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对园林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园林衰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拙政园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衡山手植藤犹在,太息山茶花已枯”,通过对比,表现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藤蔓的生长与山茶花的凋零,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数易主人怜水竹”,则表达了园主对自然的热爱,尽管经历了多次更换,依然对水竹情有独钟。
“还令狂客念江湖”一句,体现了游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狂客的形象更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接下来的描写中,“一亭可上石作齿,万蕊飘香梅有须”,通过细腻的意象刻画了园中亭台楼阁的美丽。最后两句“独惜名园长倒置,竟如扃箧守明珠”则是对名园被忽视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未能得到充分珍惜的感慨。
全诗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又融入了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拙政园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自然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衡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坚韧
B. 衰败
C. 富贵
D. 哀伤
“狂客”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认真工作的人
B. 放荡不羁的游人
C. 爱好自然的人
D. 诗人
诗中“明珠”指的是什么?
A. 一颗珠子
B. 名园的美丽
C. 珍贵的水
D. 一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