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25
欃枪凭魏阙,魑魅紊乾纲。
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
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
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
奋身惊逆贼,断首谢先皇。
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
在魏阙的高处,枪杆倚靠着,妖邪之物扰乱了正道。
全天下的人都在纷纷倒退,唯有孙君心中感到悲伤。
昔日曾经身披红袍,如今却甘愿佩戴银色的耳环。
殿上的人宛如野兽,床前的敌人却强于弱者。
他奋起身来,惊吓了那些逆贼,斩下他们的首级,向先皇致谢。
有些人却像腼腆的苏循,竟然像鹓鹭一样行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自东,清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记载,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孙君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孙供奉》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抒情性的诗作,通过孙君的形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诗的开头用“欃枪凭魏阙”引入,暗示着权力中心的动荡与不安。接着“举世皆披靡,孙君独感伤”一方面描绘了众人沉沦的景象,另一方面突出了孙君的孤独与坚定,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诗中“昔曾蒙绛服,今肯戴银珰”一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身份的落差与内心的挣扎,曾经的风光不再,现今只有佩戴耳环的形象,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殿上人为兽,床前弱敌强”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当权者的无能与社会的黑暗,强者横行,弱者受害,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几句,孙君奋身反抗,虽有“惊逆贼”的豪情,却也难掩对局势的无奈。诗的结尾通过“有腼苏循辈,居然鹓鹭行”来反映一些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觉悟,像腼腆的苏循般无所作为,令人深感失望。
整首诗在激昂与悲伤之间游走,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孤独的坚守,诗人通过孙君的形象,揭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反思。
“欃枪凭魏阙”中“魏阙”指代什么?
A. 魏国的政治中心
B. 一种武器
C. 个人的家园
“昔曾蒙绛服”中“绛服”象征什么?
A. 贫穷
B. 荣耀与地位
C. 失落
诗中孙君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希望
C. 愤怒与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