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7:03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宝犀未解心先透。恼杀人远山微皱。意淡言疏情最厚。枉教作著行官柳。小雨勒花时候。抱琵琶为谁清瘦。翡翠金笼思珍偶。忽拚与山鸡僝僽。
宝犀的乐器还未真正奏响,但我的心意已经先行传达。远方的山峦在我的愁绪中轻轻皱起,心中愁苦,言语虽淡却情感最为深厚。无用地让这行官的柳树成为我怀念的对象。细雨中,花儿正是盛开的时节,抱着琵琶的我,究竟是为了谁而显得清瘦呢?在这翡翠金笼中的思念里,我想念着我的珍贵伴侣,忽然之间,我又与那山鸡一起欢舞。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滨,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在诗词方面造诣颇高,尤其以豪放清新、情感细腻著称。黄庭坚的诗风与苏轼相近,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时期正值北宋盛世,诗人在此背景下受到繁荣的文化氛围影响,诗中充满了对情感的细腻描摹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音乐、自然等元素表达自己对情感的诉说与思索。
《鼓笛令》是一首情感丰富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乐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复杂的内心情感化为生动的意象。开篇即以“宝犀未解心先透”展现情感的急切与迫切,乐器虽未奏响,但诗人心中的情感早已流露。这种情感的传递在后面的描写中愈发明显,远山的微皱、柳树的寄托,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深情。诗人以琵琶为媒介,表达对某个特定人的怀念,显示了他对于情感的执着与深邃。同时,结尾处“与山鸡僝僽”的画面,带着一种轻松的转折,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生活的调侃与豁达。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细腻又丰富,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作通过对乐器、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情感的细腻思考与对生活的哲理反思,同时也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怀念。
诗词测试:
“宝犀未解心先透”中“宝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卉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行官柳”主要是用来表达什么?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轻松愉快
B. 忧伤怀念
C. 无奈放弃
答案: B
李白《静夜思》与黄庭坚《鼓笛令》:两首诗均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思念之情,但李白更为直白,而黄庭坚则细腻婉约。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涉及琵琶,有着对音乐的深刻体验与情感的共鸣,但白居易更为叙事,而黄庭坚则是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