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15
如梦令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春在绿窗杨柳。
人与流莺俱瘦。
眉底暮寒生,
帘额时翻波皱。
风骤。风骤。
花径啼红满袖。
全诗翻译:
春天来到绿窗前,杨柳轻拂。
人与流莺都显得瘦弱。
眉眼间透着暮色的寒意,
帘子边缘时而被风吹起,泛起波纹。
风急促地吹着,风又急促。
花径上红花落满了衣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诗人的情感和春天的氛围。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 1049-1118),字文英,号小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派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春季,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特征,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寒冷的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如梦令》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开篇“春在绿窗杨柳”,以“绿窗”点出春天的生机,杨柳的柔美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长。而“人与流莺俱瘦”这句则引入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流莺的瘦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不完美,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接着,“眉底暮寒生”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尽管春天已至,但暮寒的气息依然存在,似乎在诉说着生活中的不如意。
“帘额时翻波皱”和“风骤”,描绘了春风的轻柔与急促,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最后一句“花径啼红满袖”,则让人想象到走在花径中的人,衣袖沾满了花瓣,既是春天的美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无奈。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娇弱与自然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如梦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文英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悲凉
B. 春天的活力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风骤”重复出现,这个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文英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吴文英则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