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0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
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
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在水亭花上,三更的月光照耀,轻扇在手,闲适自在。
与月影相伴,倚靠在栏杆边。玉燕轻声归来,拢起垂下的簪子。
心中暗自期盼着能够获得新莲子的希望,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眉山。
翠绿的竹叶破碎了,红色的花瓣凋零。半扇湘水波荡漾,带来清晨的寒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 1090-1154),字文英,号庵山,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对词的音律和情感表达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情感细腻,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 《采桑子》成诗于宋代,正值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以此作品寄托个人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是一首表现夜晚宁静与内心思绪的词作。开篇以“水亭花上三更月”描绘出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水亭花上,营造出一种清幽柔和的氛围。接下来的“扇与人闲”,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似乎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弄影阑干”句中,诗人把自己与月影相伴,表现出一种恬淡的心境,仿佛在与自然融为一体。而“玉燕重抽拢坠簪”,则隐喻了少女的柔美与轻盈,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提到“心期偷卜新莲子”,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莲子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爱情的萌芽。随着“秋入眉山”一句,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深沉,秋天的到来带来了一丝惆怅与思考。
最后两句“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水波的描绘,展现出秋意渐浓,带来一丝寒意。整首词在宁静的夜色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情感深邃,余韵悠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夜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主题深邃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燕”象征着什么?
A. 轻盈的少女
B. 美丽的花
C. 温暖的阳光
“水亭花上三更月”中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清晨
B. 午夜
C. 黄昏
诗中“心期偷卜新莲子”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思绪,但吴文英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色的融入与内心感受的细腻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爱情的直接诉说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