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月初一驾幸延喜楼看冠带降戎

《八月初一驾幸延喜楼看冠带降戎》

时间: 2025-05-04 03:14:06

诗句

城头旭日照阑干,城下降戎彩仗攒。

九陌尘埃千骑合,

万方臣妾一声欢。

楼台乍仰中天易,衣服初回左衽难。

清水莫教波浪浊,从今赤岭属长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06

原文展示:

城头旭日照阑干,城下降戎彩仗攒。
九陌尘埃千骑合,万方臣妾一声欢。
楼台乍仰中天易,衣服初回左衽难。
清水莫教波浪浊,从今赤岭属长安。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头,旭日照耀着栏杆,城墙上彩旗飘扬,军队汇聚。
尘土飞扬,千骑合围,来自四方的臣子与妾侍共同欢呼。
楼台上仰望天空,感叹此时的变化,衣服初次回归左衽的难度。
清澈的水面不应被波浪搅浑,从今往后,赤岭地区归属于长安。

注释:

  • 阑干:栏杆,指城头的护栏。
  • 降戎:指迎接降服的敌军,表示和平的到来。
  • 九陌:指城外的道路,古时常用“陌”字表示街道。
  • 千骑:指千名骑兵,形容军队的规模。
  • 左衽:古代汉族的服饰习惯,左衽为汉人服饰,表示归顺。
  • 赤岭:地名,指与长安相连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约759年-837年),唐代诗人,字长卿,号南华,晚年隐居于南华山。薛逢以描写边塞和田园风光著称,作品中常透出对国家与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边地归顺,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国家繁荣与和平的期盼,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景,展示了国家兴盛与和平的喜悦。开篇以“城头旭日照阑干”描绘出清晨的美丽和朝气,给人以希望之感。接着“城下降戎彩仗攒”,以军队的集合象征着国家的强盛,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九陌尘埃千骑合”,通过尘土飞扬的场景,传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表面上是对传统服饰的感慨,实则通过“清水”和“波浪”的比喻,表达了对清白与和谐的珍视,暗含对未来的希望与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头旭日照阑干:描绘清晨的阳光照耀,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2. 城下降戎彩仗攒:军队到来,象征国泰民安,增强了诗的气势。
  3. 九陌尘埃千骑合:形象地描写了热闹的场面,表现了人们的欢欣鼓舞。
  4. 万方臣妾一声欢:展示了来自四方的人们共同庆祝和平的喜悦。
  5. 楼台乍仰中天易:抒发一种对变化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6. 衣服初回左衽难:提到归顺的困难,反映了对传统的尊重。
  7. 清水莫教波浪浊:比喻国家的清明,不希望被外界所搅混。
  8. 从今赤岭属长安:宣告边地归顺,展现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水与波浪的关系比作国家的清明与动荡。
  • 对仗:如“万方臣妾”与“千骑合”,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增强了场面的壮丽感与气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旭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彩仗:象征国家的威严与荣耀。
  • 尘埃:象征人间的繁华与热闹。
  • 清水:象征纯洁与清明的政治环境。
  • 赤岭:象征边疆与国家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头旭日照阑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恐惧
  2. “万方臣妾一声欢”中的“欢”指的是什么?
    • A. 悲伤
    • B. 喜悦
    • C. 愤怒
  3. 诗人提到“左衽”,是为了强调什么?
    • A. 对古文化的认同
    • B. 对新风尚的追求
    • C. 对外来文化的批评

答案:

  1. B. 希望
  2. B. 喜悦
  3. A. 对古文化的认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兴盛的情景,但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早发白帝城》:描写了清晨的壮丽与对未来的期待,风格上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怀悼朱秦仲总制 寄杨铁厓 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二首) 送路季琏问聘河东时东驾出师太原 方氏园居(七首) 赠婉素 寄海盐杨寨官 寄叶德彰戴叔能 送王仲容之上海 赠沈真仲征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打破饭碗 阋墙之衅 各霸一方 喣妪 光复旧京 三点水的字 镸字旁的字 异党 计会 漭滉 了无惧色 包含轸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御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