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59
送剡客
作者: 薛逢 〔唐代〕
两重江外片帆斜,
数里林塘绕一家。
门掩右军馀水石,
路横诸谢旧烟霞。
扁舟几处逢溪雪,
长笛何人怨柳花。
若到天台洞阳观,
葛洪丹井在云涯。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两重山峦之间,江面上有几只小舟斜斜地停泊;数里之外,林荫和水塘环绕着一家人居住的地方。门口紧闭着,隐约能听到右军的水石声,路旁则是昔日谢家的烟霞景致。几处小舟上,偶尔可以见到溪水上飘落的雪花,长笛声中又有谁对柳花发出怨念呢?如果你要去天台山的洞阳观,葛洪的丹井就在云的边际。
作者介绍: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当时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倾向。
《送剡客》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全诗通过描绘江河、林塘、房舍等景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第一联“两重江外片帆斜”,用斜帆的意象,给人以远行的感觉,暗示着送别的主题。接下来的“数里林塘绕一家”,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中提到的“门掩右军馀水石”,则引入了王羲之的文化意象,暗示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路旁的“旧烟霞”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增添了几分伤感。接下来的“扁舟几处逢溪雪,长笛何人怨柳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婉转而悠长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与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的“若到天台洞阳观,葛洪丹井在云涯”,则是一种对未来的寄托和祝福,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道教文化的影响。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右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扁舟几处逢溪雪”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长笛何人怨柳花”中,长笛象征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友人的欢声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剡客》与王之涣的《送友人》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表达离别情感时的不同风格与意象运用。王之涣的诗更多地强调了离别时的豪情壮志,而薛逢的诗则细腻入微,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