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时间: 2025-05-06 19:11:46

诗句

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46

原文展示:

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江城柳色海门烟,
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
菖蒲潭在草堂前。


白话文翻译:

在江城,柳树的绿色映衬着海门的烟雾,
我想要到达茅山的时候才下船。
我知道你家就在瀑布旁边,
菖蒲潭就在你的草堂前面。


注释:

字词注释:

  1.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这里特指长江沿岸的城市。
  2. 柳色:指柳树的绿色,象征春天和生机。
  3. 海门:指海口或河口的地方,具有自然美景的环境。
  4. 茅山:在这里指的是茅山,山名,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
  5. 瀑布:指水流从高处落下,给人以壮观之感。
  6. 菖蒲潭:潭水中生长着菖蒲,象征清凉和宁静。
  7. 草堂:用草构建的房屋,通常指隐士或文人的住所。

典故解析:

  • 茅山:茅山是道教名山,历史悠久,常被文人墨客所向往,象征着清静和高洁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生活和山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顾非熊回乡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归途的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于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的画卷。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城的柳色和海门的烟雾,透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江边的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的美丽,展现出其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诗人提到“欲到茅山始下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旅程的祝福,也暗示了茅山这一道教圣地的神秘和高洁,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最后两句提到“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则将友人的归宿与美丽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使得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宁静。

整首诗在意象上生动而丰富,情感上真挚而深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城柳色海门烟:描绘春天江城的柳树青翠,海门处的烟雾迷蒙,营造出温柔的自然景色。
  2. 欲到茅山始下船:表达诗人希望在到达茅山之前不着急下船,显示出他对旅程的期待和向往。
  3. 知道君家当瀑布:表明对友人生活环境的了解,营造出亲近感。
  4. 菖蒲潭在草堂前:描绘友人家旁的自然景观,显示出美好生活的宁静和恬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色”与“海门烟”,在形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诗中使用“柳色”、“瀑布”、“菖蒲潭”这些意象,表达出自然的美和人心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柳色:象征生机与春天。
  2. 海门烟:代表着宁静的环境和自然的迷雾。
  3. 茅山:象征着理想的隐士生活。
  4. 瀑布与菖蒲潭:象征着清凉与静谧,传达出对自然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主要描述了哪种景色?

    • A. 山水
    • B. 城市
    • C. 沙漠
  2. 诗中提到的“茅山”象征着什么?

    • A. 喧闹的都市
    • B. 高洁的隐逸生活
    • C. 战争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伤感
    • B. 祝福
    • C. 怀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在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中,关注自然与友情的结合,而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则更多地表现了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情,两者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王建的诗更为轻松和宁静,而杜甫的诗则显得沉重和深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三首 自箴 其三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会庆节大慈寺茶酒 提刑察院王丈挽词 深溪铺中二绝,追路寄呈元将、仲显二使君 晚入盘门 秦楼月 跨马过练墟喜晴 次韵杨同年秘监见寄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兰开头的成语 允迪 现代新儒学 骄亵 宝盖头的字 首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冥果 轻歌妙舞 天机不可泄露 門字旁的字 束身自修 做生意 承平盛世 切切于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