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6:43
原文展示:
守居园池杂题 菡萏轩 朝阳媚秋漪,菡萏隔深竹。谁开翠锦障,无限点银烛。
白话文翻译:
朝阳照耀着秋天的水波,显得格外明媚,荷花与深密的竹林相隔。是谁展开了翠绿的锦障,无数的银烛点缀其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造诣。此诗描绘了园池中的菡萏轩景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其守居园池中的菡萏轩所作,通过对朝阳、秋水、荷花和竹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朝阳、秋水、荷花和竹林为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首句“朝阳媚秋漪”,以“媚”字形容朝阳,赋予了朝阳以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格外明媚动人。次句“菡萏隔深竹”,通过“隔”字,巧妙地描绘了荷花与竹林的相对位置,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谁开翠锦障,无限点银烛”,运用比喻手法,将茂密的竹林比作翠绿的锦障,将水面上的光点比作银烛,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宁静安详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梅花 C. 菊花 D. 兰花 答案:A
“谁开翠锦障”中的“翠锦障”比喻的是什么? A. 荷花 B. 竹林 C. 秋水 D. 朝阳 答案:B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排比 D. 设问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