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57
沁园春(寄张仲宗)
作者:李弥逊 〔宋代〕
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
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
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
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
痴儿。莫蹈危机。悟四十九年都尽非。
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
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
在深邃的轩窗旁斜靠着枕头,书卷散落在空荡的厅堂,心中总是畏惧光影的变幻。渐渐地披开衣襟靠近水边,床榻靠月而卧,莲花的香气轻轻拂面,竹子的颜色轻轻浸染衣衫。
压制着美酒,折下一枝荷花作为酒盏,躺着看那银色的星光四处垂落。
人归来后,只伴随饥饿的蝉鸣自言自语,栖息的鸟儿依偎在一起。
愚痴的孩子,别去做那些危险的事,领悟四十九年的岁月终究是虚无。
任凭朱红拖着紫色,围绕着金子和玉器,青钱满地,白璧如丘。
富贵如浮云,名声如露水,事事都无心,归去就归去。
秋风起,吴淞的月光渐冷,莼菜长,鲈鱼肥美。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仲明,号云阳,宋代诗人,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弥逊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富贵生活的淡然态度。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诗人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寄情于自然。
《沁园春(寄张仲宗)》是一首展现宋代文人生活情趣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欹枕深轩”引入,勾勒出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斜靠在枕头上,沉浸在书卷与自然的交融之中。随后的描写中,莲香和竹色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卧看银潢星四垂”,展现了夜空的美丽,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后半部分,诗人以“痴儿”自喻,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远离危险和诱惑,领悟到人生的短暂与虚无,随之而来的“富贵浮云,身名零露”则更加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李弥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思索。诗中所蕴含的“无心归便归”的态度,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与自在,成为对生活的深刻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莲香”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纯
C) 忧伤
D) 浪漫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追求
B) 淡泊无欲
C) 矛盾挣扎
D) 追求完美
诗歌中提到的“秋风动”主要暗示了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诗人的心情
C) 生活的无常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弥逊的《沁园春(寄张仲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悟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