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7:47
客从筠溪来,欹仄困一叶。
忽逢章贡余,滉荡天水接。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客人从筠溪而来,坐在船上,摇摇晃晃像困在一片叶子里。忽然碰到了章贡河的余波,滔滔洪水与天空相接。风霜吹拂着洲渚,草木的细枝显露无遗。气势奔腾如西山浮云,声音传响在古城的高崖上。楼阁相依而立,山川交替隐现。心中惊讶于鱼龙汇聚,目送着凫雁消失。远远望去,船帆停留已久,更加明白江水的宽广。史君来自东鲁的儒生,府上有徐孺的榻。与宾客高谈阔论,精妙的论述深入骨髓。我的思绪寄托于湖山,登临时留下的遗憾。骄傲的王者应笑我滕王阁,狂放的客人也会怜惜这份豪情。万金换一顿饭,千金换得丰碑。豪迈的风气互相交融,俳句终究是匆忙的言语。往事如空中长江,人总是在追逐飞快的桨声。短篇作品显得粗糙,绝美的景致难以压抑。但只需倒上一壶酒,醉卧江月之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兄长苏轼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苏辙的诗词以清雅、洒脱见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滕王阁》是苏辙在一次游览滕王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滕王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江水浩渺,风景如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开头通过描写客人从筠溪而来,给人一种轻松而悠然的感觉,随后又通过风水的描绘引入了对自然的敬畏。诗中“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得到了升华。
此外,诗中提到的“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交流的重视,表现了士人的风采和气度。而结尾的“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倾情于当下,体现了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蕴含了人生态度与哲学思考的深刻之作,展现了苏辙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客从筠溪来,欹仄困一叶。
描述客人乘船而来,船在水中摇晃,仿佛被困在一片叶子上,展现了旅途的艰难。
忽逢章贡余,滉荡天水接。
突然遇到章贡河的余波,水面波涛汹涌,与天空相接,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风霜吹拂着洲渚,草木的细节在阳光下显露,展现了自然的清新和生机。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水势奔腾,似浮云般涌向西山,声音回荡在古城的高崖之上。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楼阁相依,山川交替显现,表现了自然和建筑的和谐。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目睹聚集在一起的鱼龙,心中惊讶,目送着凫雁的消失,感慨时光流逝。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远远望去,船帆停留已久,更加明白江水的浩瀚。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提到东鲁的士人史君,府上有徐孺的座位,表现了儒家文化的传承。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高谈阔论,与宾客畅谈,讨论深入,表现了知识的力量。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诗人对湖山的思考,寄托在登高的遗憾上。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自负的王者可能会嘲笑滕王阁,狂放的客人也会对其表示怜惜。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表达了奢华与简朴的对比,万金换得一顿饭,千金换得丰碑。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豪放的风气相互交融,俳句的言辞显得匆忙。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过往的事情如同空中长江,人们总是在追逐飞快的桨声。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短篇的作品显得粗糙,美丽的景色难以压抑。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最后,诗人表达了只需倒上一壶酒,醉卧在江月之下的洒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交流的珍视。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当下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滕王阁》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苏辙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心惊鱼龙会”是指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文化交流
C. 人生哲理
D. 诗歌创作
诗中提到的“万钱罄一饭”表达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奢华与简朴的对比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