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5:56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后,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从前我迁居到龙川,便再没见过平生的朋友。
我倾尽所有买下了一间破屋,任凭风雨为我遮庇病弱的身体。
我颀长如道士,像野鹤一样落入鸡群。
飞鸣在街巷中,稍微和季子有些亲近。
他用刺耳的问题询问生活琐事,我则掀起衣裳观察他运斤的样子。
不知不觉间过了三年,时间愈久,心意愈真。
他送我出重山,长揖江边清流。
我刚打算在玉皇宫营建,期待栋宇焕然一新。
十年后成功了,便脱身去中原。
见到你我心中自足,徒步行走并不是我所勤奋。
我回到箕颍,白天长时间关上门。
仆从忽然告诉我,门外有远道而来的宾客。
我询问他从何而来,他笑着指向南天的云。
心里知道故人来了,惊喜得几乎不想吃饭。
我年纪愈大愈不堪,只有二顷田地。
年年种麦和稻,仅能免于饥寒。
您来又为何,助我耕作和耘田。
唉,古人或许有这样的情谊,今世却少见了。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与兄长一同被称为“苏氏兄弟”。苏辙一生致力于政治和学术,尤其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诗文兼擅,风格清新自然。
《龙川道士》写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诗中展现了他在龙川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龙川道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对友情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叙述与回忆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在平淡生活中对人情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从繁华的世俗生活迁居到偏远的龙川,虽然环境简陋,却也在风雨之中得到了庇护,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接着,诗人以“道士”自喻,表达了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立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友人的交流中,诗人用“刺口问生事”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而“褰裳观运斤”则暗喻了他对技术与生活智慧的关注。
在时光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友情的珍贵,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故人之情的期待与惊喜。最后,诗人以“唯有二顷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困境与对自然的依赖,展现了他对人世间变化的无奈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辙在隐居生活中的哲思与对人情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邃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与对友情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情冷暖和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
《龙川道士》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倾囊买破屋”意指什么?
诗人在诗的最后感叹“今世非所闻”,这是对什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