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9:22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
作者: 苏辙 〔宋代〕
铜鐶玉锁闭空堂,
腕脱初惊笔札忙。
红烛遥怜风雪暗,
黄封微泻桂椒香。
光明坐觉幽阴破,
温暖深知覆育长。
明日白麻传好语,
曼声微绕殿中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诗人在一个封闭的院子里,收到酒和蜡烛的赐赠。铜环和玉锁把空荡荡的厅堂锁住,诗人刚脱下手腕上的束缚,惊忙地写下笔札。红烛在风雪的暗夜中显得格外温暖,而黄封的信件则散发着桂花和椒盐的香味。光明的烛光使幽暗的空间变得明亮,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滋养。诗人期待着明日的白麻信件能传递美好的消息,轻柔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兄弟”。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作品以清新、明快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日,时值十一月,作者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孤独与温暖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赐酒及烛”暗示了当时的礼尚往来与人际关系的亲密。
这首诗以冬天的孤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温暖与关怀的对比。开头两句,铜环和玉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被隔绝的感觉;而“腕脱初惊笔札忙”则表现了诗人从这种孤寂中恢复过来,开始与外界沟通。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红烛的光辉和香气的弥漫,营造出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能找到一丝慰藉。
“光明坐觉幽阴破”一句,表达了光明的蜡烛照亮了阴暗的空间,象征着希望与温暖。这种光明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暗示了生活中仍有美好之处值得珍惜。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的期望,白麻信件中传递的好消息显得尤为珍贵,曼声在殿中回荡,仿佛是对生活的热情回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冬日的描写,表达了在孤独与寒冷中仍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的主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烛”象征什么?
“腕脱初惊笔札忙”中“腕脱”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