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0:29
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源。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在丹旐国的西门附近,坐落着一座茅草屋,水流潺潺。
身居官职的人虽然依旧清贫,却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声名。
台阁上流传下来的美德,朋友们在此处相聚时,泪水已被擦去。
君主的恩典并未因时光而改变,厚赏遍及于他的所有后代。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尤其以诗作闻名,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此诗写于苏辙对一位故人的追怀,表现了对友人及其清白名声的敬仰。诗中蕴含着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友人家族后代的美好祝愿,反映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傅银青挽词二首 其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诗,诗中表达了苏辙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人清白人格的赞美。首句“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源”,以简洁的描写引入,展现出友人生活的简朴环境,暗示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官清贫似旧”,表现友人在官场上的清白与贫困,但其声名依然“重殁犹存”,体现了真正的品德与名声是与生死无关的。第三句“台阁传遗懿”,强调了友人所留传的美德,进一步引出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游拭泪痕”,虽有离别之痛,但仍能相聚,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深厚。最后一句“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则是对友人家族的祝福,体现了对过往恩情的感激。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家族后代的美好祝愿,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与道德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清白名声的赞美以及对后代的美好祝愿。表现了友情的珍贵和道德的延续。
诗中提到的“丹旐”象征什么?
“官清贫似旧”中“清贫”指的是什么?
诗中朋友之间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