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1:40
鹰 徐夤 〔唐代〕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鹰的特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鹰因其伤害生物、破坏生命的天性而难以驯服,但它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等待真正了解它的人。鹰捕食燕雀,享受鲜血,却嘲笑那些高贵的鸾鸟啄食翠竹。狡猾的兔子藏身之处多,不是鹰能轻易识破的,而那些短脖子的斑鸠则因为鹰的存在而受到惩罚。那些豪门子弟不读书,却频繁地在平原上骑马放鹰玩耍。
作者介绍: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多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深刻的社会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通过对鹰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动物的态度,以及豪门子弟的生活方式。诗中鹰的形象既是对自然界生物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
这首诗通过对鹰的描绘,展现了鹰的野性和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这种力量的控制和利用。诗中“害物伤生性岂驯”一句,直接点出了鹰的天性难以驯服,而“且宜笼罩待知人”则表达了人类对鹰的控制和期待。后文通过对鹰捕食燕雀、嘲笑鸾皇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鹰的野性和独立性。最后两句通过对豪门子弟的描述,揭示了社会对鹰的利用和误解,以及豪门子弟对知识的忽视和对娱乐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鹰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鹰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控制和利用,以及社会对知识的忽视和对娱乐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害物伤生性岂驯”一句,描述了鹰的什么特性? A. 温顺 B. 野性 C. 高贵 D. 狡猾
诗中“却笑鸾皇啄翠筠”一句,鹰在嘲笑什么? A. 燕雀 B. 鸾皇 C. 狡兔 D. 鸣鸠
诗中“豪门不读诗书者”一句,指的是什么人? A. 读书人 B. 豪门子弟 C. 农民 D. 猎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徐夤的《鹰》这首诗,包括其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