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1:15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
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瘦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独有汝南君,従我无朝暮。
肯将红尘脚,暂着白云屦。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至今雨雹夜,殿暗风缠雾。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
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少年时我喜好饮酒,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旁,酒喝尽了也不愿离去。
呼唤朋友们至径山下,试图一同洗去身上的尘埃和雾霭。
瘦马在河边犹豫不前,不肯涉水渡过。
唯有汝南的君子,与我相伴无论早晚。
愿意将红尘的脚步,暂时换上白云的鞋子。
唉,我与世人何异,不过是笑笑路过的百步而已。
功名如同一破锅,弃置之后何必再去顾忌。
再请陶靖节,去问问征途的行人。
连龙也恋恋不忘故乡,百年流转依然来去。
如今即使是雨雹交加的夜晚,殿阁昏暗风缠雾。
而我却已抛弃乡国,大江之畔忘却北渡。
我想在此山前,筑一间房子安度晚年。
又怕太过幽静孤独,年末时霜会侵入我的鞋子。
同游的李生,脚步踉跄跟随我。
孔明虽不自爱,临老时仍三顾茅庐。
我回去只愿打扫,谁来踏我的门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清新,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在径山游玩之际,表现了他对友谊、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游玩径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无奈与放下。诗中初以饮酒作引,展现了青春的欢愉与洒脱,接着通过对瘦马与流水的描写,隐喻人生旅途中的犹豫与挣扎。苏轼在诗中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汝南君”这一形象,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人以“功名一破甑”来直接表达对名利的轻视,继而引入陶渊明的典故,展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希望在山前筑室,安度晚年,虽有对孤独的担忧,但依然显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有深厚的情感,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希望。
逐句解析:
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
描绘年轻时的欢愉与热烈,红裙象征着青春的美好。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召唤朋友,寻求共同的清新与悠闲。
瘦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瘦马象征着在生活中面对的困难与犹豫,不愿跨越障碍。
独有汝南君,従我无朝暮。
朋友间的陪伴是诗人心中最珍贵的存在。
肯将红尘脚,暂着白云屦。
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自由的生活。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对人生的感慨,自嘲与他人的相同。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对名利的冷漠,强调内心的淡泊。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传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通过龙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留恋。
至今雨雹夜,殿暗风缠雾。
现实的困境,暗示着孤独与不安。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对故土的抛弃,表现出内心的迷茫。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渴望在此处安静地度过晚年。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
对孤独生活的担忧,体现对温暖的渴望。
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
李生的陪伴,体现出友谊的温暖。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引用诸葛亮,强调对人才的珍视。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汝南君”指的是哪位朋友?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安度晚年?
诗中提到的“功名一破甑”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饮酒》 - 陶渊明
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
《静夜思》 - 李白
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孤独。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