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00
道丧士失已,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今士人失去本心的失望,当他们说话时常常没有真情实感。江左的风流人物,即使在醉酒中也总想追求名声。只有陶渊明(渊明)保持着一种清新真实的态度,潇洒谈笑中享受生活。他的身形似被风吹动的竹子,周围的叶子都因他而惊动。俯仰之间,各有不同的姿态,饮酒作诗则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尤其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苏轼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和陶饮酒二十首》是苏轼对陶渊明的饮酒诗作的一种回应,表达了他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此时社会动荡,士人风气不佳,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歌的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感,展示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丰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人在开头部分通过“道丧士失已”指出了当代士人的失落感,而后通过对比陶渊明的清真潇洒,展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陶渊明作为隐士,其“谈笑得此生”的生活态度正是苏轼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身如受风竹”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最后一句“得酒诗自成”,则是对饮酒作诗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回应,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士人失去理想的失望,强调了陶渊明作为理想化人格的代表,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道丧士失已”意指士人失去了什么? A. 理想 B. 财富 C. 名声
诗中“得酒诗自成”表达了什么? A. 饮酒作诗是自然的事情 B. 饮酒无益 C. 诗歌难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