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阵碛

《八阵碛》

时间: 2025-04-27 02:00:45

诗句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0:45

原文展示

八阵碛
作者: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白话文翻译

在辽阔的沙地上,视野何其茫茫,仿佛能看见石头的轮廓。纵横交错的河流上,每年都有沙水侵蚀。孔明早已去世,谁还能辨认他的阵列?神兵之术并非可以学习到的,自古以来都没有留下秘诀。至高的人已经心中明悟,后世的人只是在胡乱说。自从汉朝衰落,奸邪之辈蜂拥而起。英雄们彼此不相上下,祸害难以长久分开。驱使百姓的市场没有烟火,战场上江水流淌着鲜血。万人一赌,杀戮如同沃雪般轻易。并不为长远打算,草率行事常常无法。孔明最后一次出山,意欲消灭众多的罪孽。事情曲折难以节制,隐忍久矣却未能决断。志向太大反而走上了迂回之路,岁月如白驹过隙。六军尚未整齐,英气一旦折损。只剩下那八阵图,千古留存于夔峡。

注释

  • 石蕝:指石头的形状,形象地描述沙地的模糊感。
  • 神兵:指诸葛亮的兵法和智慧。
  • 至人:指智慧高深的人。
  • 汉道:指汉朝的统治。
  • 八阵图:诸葛亮所创的阵法,象征着智慧和战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情感真挚和社会关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八阵碛》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北宋政局动荡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八阵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以辽阔的沙地作为背景,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无常。开篇的茫茫沙地让人感受到一种渺小与孤独,仿佛历史的长河在面前无尽延展。作者借用诸葛亮的八阵图,表达对智慧与战略的追求,同时也借此反思历史的沉浮。诗中提到“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表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接着,苏轼探讨了自古以来英雄的兴起与衰落,强调在动荡的时代中,英雄们虽然不相上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祸难连连,人民生灵涂炭。

最后的“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不仅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怀念,也是对历史长河中智慧与勇气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沙何茫茫 – 描绘了辽阔的沙地,传达出一种广袤无垠的感受。
  2. 仿佛见石蕝 – 通过“石蕝”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形象的模糊记忆。
  3. 纵横满江上 – 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流淌,象征着历史的不断流逝。
  4. 岁岁沙水啮 – 每年沙水的侵蚀,暗示着时间的无情。
  5. 孔明死已久 – 引入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表达对英雄的追忆。
  6. 谁复辨行列 – 反思历史的变化,感叹无人能再识别英雄的策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辽阔的沙地,暗示历史的模糊与无常。
  • 对仗:如“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沙水“啮”江,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追忆,表达了对智慧与策略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地:象征着历史的无尽与变迁。
  • 江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八阵图:象征智慧与战略,寄托了对英雄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诸葛亮
    • C. 杜甫
    • D. 苏轼
      答案:B. 诸葛亮
  2. 填空题:全诗最后一句提到的“八阵图”象征着____答案:智慧,战略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平沙”意象反映了历史的繁荣。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另一经典作品,反映了他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王勃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同样涉及对英雄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思考,但更集中于边塞的战争场景,风格上明显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蚤春寄怀大学士赵公三十韵 成都浣花草堂杜少陵祠 其九 淮寇 寄赠知洋州李泽屯田 早出对雪三首 其二 双雁 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九 夜月闻笛 题资福院平绿轩 悼亡百绝句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耒字旁的字 麟凤一毛 鹓绮 正名定分 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察的词语有哪些 贵科 津涯 刀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釒字旁的字 极深研几 贪多嚼不烂 胡为乱信 折文旁的字 蜀轸 宵寝晨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