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47
自普照游二庵
作者: 苏轼 〔宋代〕
长松吟风晚雨细,
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
浥浥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
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
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
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
本不避人那避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普照寺游览的情景。长松在风中轻声吟唱,细雨轻轻落下,东边的庵堂半掩,西边的庵堂则紧闭。整日山中行走,却没有遇见一个人,只有湿润的野梅香气飘入衣袂。住在寺中的僧人笑我对这清幽景色的眷恋,而我自己也厌倦了这深山,出门无计。我虽然爱山,但也自嘲,独自一人感到伤感,难以再续往昔。不如去西湖饮美酒,红杏和碧桃的香气缭绕着我的发髻。我写诗寄给采薇翁,本不想避人,却又为何要避世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期,正值其人生困顿之时。此时的苏轼以山水为伴,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深山寺庙中的独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的自嘲。开篇的“长松吟风晚雨细”引入了宁静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气氛。而“山行尽日不逢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
后半部分,诗人以“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嘲,表现出他对这种清幽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尽管如此,他仍然在“独往神伤后难继”中感受到一种伤感,似乎是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提到西湖的美酒与美景,暗示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与逃避,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世俗更紧密联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反思和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困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长松吟风”的意思是:
A. 松树在风中发出声音
B. 松树高大挺拔
C. 松树下有泉水
诗人对深山生活的态度是:
A. 享受
B. 厌倦
C. 忘却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
A. 孤独
B. 友谊
C. 世俗的美好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