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一丛花 又一体

《一丛花 又一体》

时间: 2025-04-29 23:38:05

诗句

画梁春昼燕来时。

桃李一枝枝。

愁肠似柳千丝乱,只几日、瘦了腰肢。

午梦乍回,湘帘不卷,一晌是谁知。

兰膏红豆记相思。

拈著皱双眉。

鹊声报尽都无准,妒粉蝶、对舞迟迟。

鸾镜尘生,鸳衾香冷,红泪滴燕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8:05

原文展示:

画梁春昼燕来时。桃李一枝枝。愁肠似柳千丝乱,只几日瘦了腰肢。午梦乍回,湘帘不卷,一晌是谁知。兰膏红豆记相思。拈著皱双眉。鹊声报尽都无准,妒粉蝶对舞迟迟。鸾镜尘生,鸳衾香冷,红泪滴燕脂。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白昼,燕子飞来时,画梁下桃李花开得如同一枝枝盛放。我的愁肠像千丝乱柳,短短几日竟然瘦了腰肢。午间的梦刚刚醒来,湘帘还未卷起,不知过了多久。兰膏和红豆记录着我的相思,眉头微微皱起。鹊声传来,却没有准确的消息,妒忌的粉蝶在对舞时迟迟不肯飞去。凤镜上落满了尘埃,鸳鸯被褥也已变冷,红泪滴落在燕脂上。

注释:

  • 画梁:指的是装饰华丽的梁,象征春天的美好。
  • 桃李:象征青春与美丽。
  • 愁肠似柳千丝乱:比喻内心愁苦,情绪复杂。
  • 兰膏红豆:兰膏指香料,红豆则常用于表现思念之情。
  • 鹊声:指喜鹊的叫声,通常预示着好消息。
  • 鸳衾:指鸳鸯被褥,象征情侣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绡,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在诗中融入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和内心的愁苦,折射出当时女性在情感上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一丛花》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燕子飞来的情景,营造出春日的温暖和生机。接着,桃李花枝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青春的短暂。在愁肠似柳的比喻下,内心的苦闷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显露无遗。

午梦的突现与湘帘不卷之间,形成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令人感到无可奈何。而“兰膏红豆”的提及,则带来了关于爱情的细腻情感,表现了思念的苦涩。接下来的“鹊声报尽都无准”,则显露了对爱情消息的期待与失落,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几句,镜子上的尘埃和冷却的被褥,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渐行渐远,红泪滴落在燕脂上,更是将内心的悲伤外露,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渴望。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纷呈,令人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画梁春昼燕来时”:春天的白昼,燕子飞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桃李一枝枝”:桃李盛开,代表美丽与青春。
    • “愁肠似柳千丝乱”:内心的愁苦如同柳丝般缠绕,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
    • “只几日瘦了腰肢”:短短几日,愁苦使人憔悴。
    • “午梦乍回,湘帘不卷”:午间梦醒,湘帘未卷,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心情的沉重。
    • “一晌是谁知”:不知这一刻的感受,显得孤独。
    • “兰膏红豆记相思”:以兰膏和红豆象征思念之情。
    • “拈著皱双眉”:愁苦之际,眉头紧皱。
    • “鹊声报尽都无准”:鹊声传来好消息,却又不明确。
    • “妒粉蝶对舞迟迟”:嫉妒的情感如同粉蝶迟迟不肯飞舞。
    • “鸾镜尘生,鸳衾香冷”:镜子上落满尘埃,鸳鸯被褥变冷,象征爱情的冷却。
    • “红泪滴燕脂”:红泪滴落在燕脂上,表现出悲伤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愁肠似柳千丝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情感。
    • 对仗工整,如“兰膏红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春天的描写,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画梁:象征家与温暖的港湾。
  • 桃李:青春、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愁肠: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念。
  • 兰膏红豆: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鹊声:期盼与失落的象征。
  • 鸳衾:爱情的温暖与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愁肠似柳千丝乱”中的“柳”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伤感
    • C. 温暖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兰膏红豆”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情
    • B. 思念
    • C. 快乐
    • 答案:B
  3. “午梦乍回,湘帘不卷”表现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梦的美好
    • C. 对过去的怀念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吴绡的《一丛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春日的景象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但吴绡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女性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多令 又 唐多令 寄远 唐多令 梅隐庵席上,赠歌者 唐多令(九月留城书怀) 唐多令(中秋) 唐多令·人物盛乾淳 唐多令 感怀 唐多令 拟朱竹垞词 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 唐多令 先慈忌日述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兵 烈火干柴 包含睫的词语有哪些 明察暗访 火气 厄字旁的字 四海鼎沸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竖心旁的字 祷辞 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臼 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鱼悬甘饵 足高气强 旁开头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