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4:10
更漏子 其三 闺情
作者:董元恺 〔清代〕
绣帘垂,幽沼渌。
倚遍阑干几曲。
蘋叶软,草烟低。
绿窗残梦迷。
玉纤轻,凤箫歇。
梦觉半床残月。
兰烛灺,柳条空。
此情千万重。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的幽怨情思。绣帘轻垂,掩映着幽静的池塘,女子倚靠在栏杆上,思绪万千。水草柔软,烟雾轻盈,窗外的绿景与她的残梦交织在一起。她手中的玉纤轻轻舞动,凤箫的乐声已然停歇,梦中惊醒时,床上只剩下残月的影子,蜡烛微微发亮,柳条在空中摇曳,这份情感是如此深重,难以言表。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词人,以细腻的词风和优雅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表达女性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限制较多,词人通过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孤独与渴望。
这首《更漏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情感世界,整个词作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抒情气氛。开头以“绣帘垂,幽沼渌”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环境,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接下来,词人通过“倚遍阑干几曲”的描写,传达出女子的思绪如水般流淌,暗示着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词中“蘋叶软,草烟低”通过自然的景物反映出女子的柔情与脆弱,而“绿窗残梦迷”则表达了她对过往梦境的迷恋与无奈。尤其是“梦觉半床残月”,在清冷的月光下,女子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月亮的意象常常与思念相连,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一句“此情千万重”是全词的高潮,直接表明了女子的情感之重,感叹自己的思念如山如海,难以承载。这种情感的深刻使得整首词都充满了浓烈的感伤和无法释怀的离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女性的情感展开,表达了孤独、迷茫和深切的思念,揭示了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脆弱与深邃。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元恺
D. 白居易
“梦觉半床残月”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A. 失去的时间
B. 深沉的思念
C. 美好的回忆
D. 繁华的生活
词中提到的“凤箫”象征什么?
A. 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B. 美丽的景色
C. 乡愁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