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44
度秋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夏天的律令刚刚留下些余温,现在秋天的时光已悄然流逝。
峨嵋山的轮廓开始显现,洞庭湖的波浪逐渐涌起。
桂花在幽静的山岩中悄然绽放,菊花在灞河岸边盛开。
面对流逝的时光只能感叹,写下这些感慨仿佛也只是微不足道的道理。
李世民(598年-649年),字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并且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诗词创作颇具成就。
《度秋》创作于秋天,李世民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度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李世民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夏秋交替时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诗中,夏季的余温与秋的迅速来临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与不可逆转。
前四句中,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峨嵋山的轮廓初现,洞庭湖的波涛渐起,桂花和菊花的盛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李世民不仅表现了对时令变化的敏感,更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哲理思考,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无奈与叹息,写下这些感慨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道理。这种内心的感慨与自然景象的描绘相辅相成,使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出李世民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李世民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对生命短暂的认识。
李世民的《度秋》描绘了哪个季节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峨嵋岫”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