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5:37
正日临朝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在微风中,献节的仪式开始,灰色的律令在初阳中荡漾。各地的蛮族都献上远道而来的珍宝,众多国君在朝堂上齐聚未央宫。虽然没有舜和禹这样的伟大治世之君的踪迹,但天宇间的安宁让我感到欣慰。车辙交错于各个方向,书信的文书流通于四方。华丽的冠冕高耸,盛装的服饰纷纷扬扬。羽旄在道上飞舞,钟鼓声震动着山岩和殿堂。彩练辉映着晨霞,霜戟闪耀着朝阳的光辉。晨昏之中怀有至理,最终我对这荒凉的边疆感到愧疚。
作者介绍:李世民,字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国家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世民即位初期,正值唐朝的盛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欣喜,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治国理政的深思。
《正日临朝》是一首描绘盛世气象的诗歌,李世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庄重的氛围,展示了唐代盛世的景象。首句“条风开献节”便为全诗奠定了欢庆的基调,微风中传来节日的气息,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生机。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各地的蛮族献上珍贵的礼品,展现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尊重与归附,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和国力的充盈。
诗中提到“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表现了作者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思考与对当下安定局面的珍视。李世民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与古代贤君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历史的敬重。
在形式上,这首诗结构工整,语言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得诗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同时,诗中运用的对仗手法,如“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更是增强了诗的气势,映衬出盛世的华丽。
总的来说,《正日临朝》不仅是一首庆祝唐朝盛世的颂歌,更是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和对先贤治国理政的深思,体现出李世民作为优秀统治者的胸怀与志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盛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自豪感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政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正日临朝》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舜禹”象征着什么?
诗中“晨宵怀至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